栏目导航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立即博真人app > 新闻 > 行业资讯 >

法国历史框架(一)

发布时间:2023-10-16

  只要稍一深究就会发现,好像很难说清楚,到底谁是法国人,或者什么是法兰西民族。

  相比于英国人身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标签、德国人身上的日耳曼人标签,以及俄罗斯人身上的斯拉夫人标签,法国人首先被想到的,似乎是高卢这个古拉丁语称谓。

  高卢人是古罗马人对于居住在现今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北部、德国南部这一带蛮族人的统称,而这些高卢人自己则称呼自己为凯尔特人。

  然而我们却无法将今天的法国人,等同于已经偏居于爱尔兰和苏格兰一隅的、红发绿眼的现代凯尔特人,因为法兰西这个国家称谓,分明来自于法国早期王朝的建立者,法兰克人。

  作为日耳曼人的一支,在匈人西迁的背景下,法兰克人同哥特人、伦巴第人、汪达尔人一道,先后来到了这片后来被称为“法兰西空间”的六边形土地上。并最终击败了竞争对手,建立了法国最早的王朝,墨洛温王朝。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国人似乎更应该被归类为日耳曼民族的一支,至少也应该被贴上法兰克人的标签。

  不过实际情况可能还要更复杂一些。从凯撒征服高卢地区开始,罗马化的进程就从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陆续溢出到了阿尔卑斯山北麓,法国南部地区。很多亚平宁半岛的拉丁人,也迁居于此。所以今天大量南法地区的法国人,外貌特征与意大利北部的拉丁人几无二致。

  这些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拉丁人,在法国境内繁衍生息了两千年,互相融合成为了今天的法国人。所以典型的法国人到底长什么样子,好像无人能说清。

  这种复杂的民族构成,催生了独一无二的文化传统,让法国成为了中世纪欧洲的旗帜、近代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现代欧洲国家的代表。

  我们笼统的把凯尔特人的外貌特征描述为红发绿眼,并把日耳曼人的外貌特征描述为金发蓝眼,更多是为了方便我们进行简单的区分和理解。事实上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的外貌特征,并不是我们所描述的那样泾渭分明。甚至在更早的原始印欧人迁徙欧洲的时期,两大种族很可能来自于共同的祖先。

  大概在原始印欧人迁徙的过程当中,一部分人选择停留在了法国境内,成为了后来的凯尔特人,另一部分则转而向北,来到了波罗的海沿岸,日德兰半岛一带,成为了后来的日耳曼人。而之所以凯尔特人更早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书当中,应该是因为凯尔特人的生存空间,距离文明区更近,更有机会被文明区记录下来。

  这些逐次迁徙到法国境内的凯尔特人,有些干脆翻过了阿尔卑斯山脉,来到了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平原。这些横跨阿尔卑斯山而居的凯尔特人,后来被古罗马人分别称呼为山内高卢和山外高卢。

  此时的亚平宁半岛,还远不是罗马人的天下,半岛的北面,是强大的伊特鲁里亚人,南面则是希腊人的殖民地。而未来的巨人罗马,还只是半岛中部的一座普通城市。

  后来随着罗马人的快速崛起,他们征服了北方的伊特鲁里亚人,罗马看起来更强大了,却没有意识到,他们和山内高卢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缓冲势力了。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开始进攻罗马,双方在距离罗马城15公里的地方,展开了一场决战,也就是阿里亚之战。高卢人强悍的战斗力,让罗马人几无还手之力。很快,罗马士兵开始四散逃窜,高卢人攻进了罗马城,这是罗马自建城以来第一次遭到外族的入侵。

  攻入罗马的高卢人,在罗马驻留了7个月之久,在这7个月的时间里,高卢人对留在罗马城内的贵族和平民,进行了大肆的屠杀和劫掠,罗马城内血流成河。因为没有城市治理的经验,高卢人在满是尸体的城内驻扎,导致瘟疫盛行,这也让高卢人苦不堪言。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罗马人付出了300公斤黄金,高卢人则解除了对罗马城的占领。

  在此后的300年里,罗马人逐渐壮大成为了罗马共和国,而凯尔特人的疆域,相比古罗马则毫不逊色。最鼎盛时期,他们的领地西起葡萄牙,冬至黑海沿岸,几乎横跨欧洲。只不过跟罗马人不同的是,他们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疆域内部,始终以部落的形式存在。

  最终随着古罗马文明的不断兴起,凯尔特文明开始逐渐式微,面对纪律严明、战术先进的古罗马军队,身材高大、作战勇猛的凯尔特人越来越处于下风。直到公元前58年,凯撒开始征服高卢。

  作为古罗马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伟大人物,凯撒出征高卢,主要目的是为了攫取国内的政治资本。他前后共八次出征高卢,总计历时7年。全部出征的经历,都写在了凯撒所著的《高卢战记》当中。

  此时的凯尔特人,虽然在文化上落后于罗马,但也远不是一般印象里茹毛饮血的蛮族。他们中的一些部落,甚至在海军方面还要强于罗马,只不过在公元前后的时间段里,整个欧洲没有任何一直军队,是罗马军团的对手。这些分散在欧洲大陆上的凯尔特人,被罗马军团各个击破。最终,整个高卢地区尽数被纳入到了罗马的版图之内。

  此后的几百年间,高卢人被逐渐罗马化,越来越多的高卢人,开始接受罗马人的生活方式,一些高卢上层的贵族,甚至还加入了罗马元老院。同时越来越多的高卢普通民众,开始接受拉丁语,而高卢地区的拉丁语,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成为了中世纪的罗曼语,进而又演变成为了现代法语。

  在这些日耳曼各部落逐次西迁的过程中,不仅摧毁了罗马,同时也征服了生活在高卢地区的凯尔特人。从此以后,凯尔特人逐渐被赶出了欧洲大陆,蜷缩到了英伦三岛之上,随后英格兰地区的凯尔特人又被盎格鲁撒克逊人赶走,所以时至今日,凯尔特人的生存空间,只剩下了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这一小块地方。

  那些赶走凯尔特人的日耳曼人来自于经济、文化更加落后的莱茵河东岸,占领文明区后,他们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王国,其中西哥特人占据了高卢南部的阿基坦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勃艮第人则以高卢东南部的里昂为中心,建立了勃艮第王国,东哥特人则占领了整个意大利以及部分东欧地区,建立了东哥特王国。

  当然,在这些蛮族建立的国家当中,影响最大、时间最久远的,自然是我们的主角,法兰克人所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公元481年,法兰克诸部中的滨海法兰克人的首领去世,他的儿子,克洛维一世继任。

  此时的法兰克人内部,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克洛维一世所继承的,也不过是法兰克诸部落中的一部。类似于初创时期的铁木真汗,所继承的,也不过是蒙古乞颜部的汗位,尚未成为后来统一蒙古各部的成吉思汗。

  公元486年,克洛维带领部族打败了西罗马帝国在高卢的最后一任总督,这场胜利让法兰克人的领土,扩张到了高卢中部地区,同时克洛维一世也把治所迁到了巴黎。

  随后,克洛维一世做出了一个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决定,496年,他带领了3000名士兵一道,在圣诞节接受了洗礼,成为了第一位皈依天主教的蛮族首领。

  作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天主教在广大的拉丁语世界,有着极深的群众基础,克洛维一世的受洗,让他得到了罗马教会以及罗马贵族的大力支持,而高卢地区信仰天主教的普通民众,也对克洛维一世产生了天然的亲近感。

  凭借着这项政治资本,克洛维一世先后征服了勃艮第人和西哥特人,并最终征服了整个高卢地区,而克洛维一世也从一个部落酋长,成为了高卢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法兰克王国就此建立。

  据说为了纪念自己的祖父“墨洛维”,克洛维一世给王朝取名为“墨洛温”,意思是““墨洛维的儿子”。又是祖父,又是儿子,辈分上首先就乱了。而历史对于“墨洛维“的记载,几乎是一个神话人物,所以”墨洛维“是否是克洛维一世的祖父,这一点并不可考。

  当然这也并不重要,我们所关注的,是这个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墨洛温王朝”。

  一般认为,墨洛温王朝开始于公元481年,也就是克洛维一世即位的这一年。公元511年,克洛维一世去世。此时的欧洲历史正处于中世纪早期,完善的封建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与其说墨洛温王朝是一个王国,不如说是一份巨大的家业。所以克洛维一世所征服的庞大疆域,在他身后被他的4个儿子所平分。他们分别是”梅斯王“、”奥尔良王“、”巴黎王“、”苏瓦松王“。

  此后的200多年的时间里,王朝分分合合,每一代国王去世,后世子孙都要将王国的领土进行分配。分配不均,则大打出手。这也导致了整个墨洛温王朝的历史,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分裂状态的。

  这支滨海法兰克人,以一个部落的管理办法和道德水准,来统治一个庞大的王国,中间上演的政治黑暗、阴谋诡计、自相残杀的戏码,数不胜数。只能说上帝给予的太丰厚,他们自身准备的太不充分。

  可能是上不得台面的事做的太多,败坏了王朝的国运,这些墨洛温王朝后期的继任者们,或幼年即位,或智力堪忧,他们终日无所事事,除了打闹嬉戏,其他的事,一概不问,墨洛温王朝也随之进入到了后世所谓的”懒王时代“。

  懒王时代下的墨洛温王朝,由四个小王国组成。分别是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勃艮第和阿基坦。四个王国的懒王层出不穷,所以王国的大权,逐渐落入到了各个王国的宫相的手里。

  所谓”宫相“,最初的职能是国王的管家。到了王朝末期,这些”宫相“逐渐成为了手握重权的大臣,国王们则被架空。各国宫相们为了攫取更大的权利,不惜兵戎相见。自此”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礼乐征伐自士大夫出“。朝纲已乱,也就国将不国了。

  最终,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丕平二世战胜了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的宫相,成为了整个王国的实际统治者。这次胜利也为后面即将登场的加洛林王朝,做好了铺垫。

  公元715年,丕平二世去世,他的儿子,中世纪早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铁锤查理,继承了墨洛温王朝宫相的职务。作为两大王朝承上启下的枢纽,查理既是墨洛温王朝的终结者,同时也是加洛林王朝的奠基人。

  首先,丕平二世虽然打败了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的宫相,然而两国治下的大量贵族却并不承认铁锤查理的领导地位。这给查理的内部统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其次,作为墨洛温王朝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南部的阿基坦一直处于独立状态,更不会把查理放在眼里。

  第三,在墨洛温王朝的东部边疆,萨克森人、巴伐利亚人、弗里松人正在组织反叛,并且随时可能入侵。

  第四,先知所创建的教正在迅速的崛起和扩张。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倭马亚王朝,已经以燎原之势席卷了中东和北非,此时已经从北非跨过了直布罗陀海峡,攻占了伊比利亚半岛,法兰克王国已经从对抗的战略后方,变成了前线。

  当然,作为这一时期整个欧洲的绝对主角以及新王朝的实际建立者,铁锤查理的使命,自然是要正面硬刚掉所有的危机。

  一般来说,王朝建立的难度越大,后期取得的成就通常就越高。毕竟为了挑战更高的难度,需要玩家不断的完善自我,不断进行自我升级。

  在相继平定了内部各方势力的叛乱后,公元732年,查理又率领军队击溃了阿拉伯人的进攻。

  这次胜利基本遏制了向欧洲腹地的渗透,把阿拉伯人的军队挡在了比利牛斯山脉南麓。随后不久,伊比利亚半岛掀起了一场持续八百年的收复失地运动,至1492年,西班牙双王伊莎贝拉一世和费迪南二世联手灭掉了格拉纳达,才被彻底赶出了欧洲腹地。

  战争过后,查理因此而获得了马特(铁锤)的称号,自此,查理被称为查理.马特,或者铁锤查理。客观来说,铁锤查理之所以能顶住全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的进攻,最重要的原因,是阿拉伯人的战线拉得过长,此时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当然查理也不是鲁缟,他自身也具备了当时欧洲一流统帅的素质。

  另外,为了战胜各路敌对势力,铁锤查理对内还修炼了一套前无古人的内功,也就是影响了后世全欧洲的封建制度——采邑制。

  墨洛温王朝时期,王国自上而下所采取的,是无条件分封制,也就是国王将土地无条件的分封给贵族,以此来达到共同管理国家的目的。然而这一政策,后期消耗了国家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让国家的财政入不敷出。在这样的体制下,查理根本无法集结力量来对抗内忧外患。

  至于采邑制,简单来说,就是有条件的分封制。领主把土地分给附庸,附庸则必须自备马匹和武器,时刻准备为领主而战。这样领主与附庸之间,就通过采邑制,建立起了一套强关联的依附关系。而铁锤查理也正是凭借了这套体制,完成了内部资源的整合。这才是查理能够大杀四方的根本原因。

  另外此时由于骑兵的大规模运用,以及骑兵对于步兵碾压式的优势,所以获得采邑的贵族,基本上以骑兵为主,这也是骑士这个阶层最早的由来。

  在骑士制度的基础上,欧洲封建制逐渐衍生出了一套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的贵族体系,其始作俑者,正是铁锤查理所开创的采邑制。当然,所谓“公侯伯子男”,是我们早期翻译时所套用的曾经我国自身的爵位体系,具体在欧洲的语境下,又是另一个意思,所以我们也不用深究,意会就好。

  公元741年,53岁的铁锤查理去世,查理一生东征西站,基本肃清了内部与外部的全部敌对势力,同时在征战的过程中,建立了有条件分封的采邑制,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释放,同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查理去世之前,已经充分做好了篡位登基的准备,无奈天不假年,查理未竟的事业,只能交由后人来实现了。按照惯例,查理把国土分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卡罗曼和丕平。

  当然兄弟之间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一场冲突,随后卡罗曼被迫进入修道院,而弟弟丕平成为了王国唯一的统治者,铁锤查理的事业,将在此人身上发扬光大。

  铁锤查理的儿子丕平,也称矮子丕平,或者丕平三世,是加洛林王朝的开国君主。

  由于在墨洛温王朝时期,法兰克人就已经皈依了天主教,所以教会的态度,对于篡位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公元751年,丕平派使者去试探教皇,并对教皇说了一句后世流传甚广的话:”现在既有手握大权的人,又有自诩为王却没有实权的人,这两个人谁应该称王?“教皇此时并没有世俗权力,十分需要有人帮助自己解决伦巴第人的威胁,所以当即心领神会,对使者说:”有实权的人比徒有虚表的人更应该称王。“

  于是,丕平在苏瓦松召开了整个法兰克王国的贵族会议,会上,他宣布了教皇的决定,并且顺利的被贵族推举为国王。教皇则派特使为丕平举行了加冕礼。

  公元754年,饱受伦巴第人威胁的罗马教皇,翻越阿尔卑斯山,来到了法兰克的宫廷。教皇此番的目的,一是向丕平表示祝贺,二是希望丕平能够出兵帮助解决伦巴第危机。

  丕平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为表谢意,教皇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同时,教皇宣布”禁止任何人从别的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剥夺神职,并且逐出教门“。自此以后,王权受到了教权的庇护,并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

  教皇的这份大礼,可以说是相当的丰厚。作为回报,丕平两次出兵,彻底打败了伦巴第人,不仅如此,丕平还把所征服的罗马地区的诸多城市,一并献给了罗马教会,史称”丕平献土“。

  丕平献土在当时看来并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但却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首先丕平献土使罗马教廷有了自己的世俗领地,也就是所谓的“教皇国”,此后罗马教皇不仅是天主教世界的精神领袖,同时还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世俗君主。

  另外,教皇国的建立,给后世意大利的统一,带来了极大的阻力,毕竟一个处于分裂状态的亚平宁半岛,对于教皇国来说,要容易控制的多。这些小城邦,诸如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佛罗伦萨共和国、那不勒斯王国等等,像一群小矮人一样,簇拥在教皇国的周围,谁都没有实力压制对方,更没有实力挑战教皇国的地位。

  由于这些小国之间没有办法形成统一的国家,所以在随后中世纪大国之间博弈中,始终处于受人摆布的境地。直到1870年,意大利才彻底摆脱了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而教皇国,则在意大利统一的进程当中,逐渐缩减成为了今天的梵蒂冈城。

  公元768年,矮子丕平去世,他对后世的影响,在于创造了教皇国,为随后的中世纪涂上了一层更为浓厚的宗教色彩。也让自此以后的历代法王,都以教皇在世俗的庇护人而自居。

  另外,他开创了加洛林王朝,并为他身后的查理曼大帝建立的庞大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不过,虽然矮子丕平已经是加洛林王朝的开创者,然而他的思想,还停留在墨洛温王朝。768年,丕平去世,按照传统,王国被他平分给了两个儿子,查理和卡洛曼,如同他们的父辈一样,这对兄弟之间也并不和睦,就在历史将要再一次重演兄弟阋墙的戏码的时候,年轻的卡洛曼早逝,查理继承了加洛林王朝的全部领土。这不但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兄弟纷争,同时也成就了后来的“查理曼大帝”。

  查理是又一位文武双全的君主,他与祖父铁锤查理同名,在位46年,是整个法兰克王国当中,最著名的一位君主,同时他也是扑克牌中的红桃K,另外三位分别是黑桃K以色列人的大卫王,方块K凯撒,梅花K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作为唯一一位中世纪的君主,能跟上古三位牛人并列,足见他的声望了。

  查理即位之初,就先平定了境内阿基坦人的反叛,随后,又应教皇的请求,远征意大利,彻底解除了伦巴第人对于教皇的威胁。随后,他又远征伊比利亚半岛,占领了巴塞罗那的周边的大片领土。

  在一系列的东征西战之下,欧洲大陆再一次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他的疆域面积,甚至可以跟罗马帝国相媲美。

  公元799年,罗马贵族以教皇利奥三世品行不端为借口,囚禁了教皇。随后教皇出逃,找到了查理,查理则亲自带兵护送,保护教皇复位。为了报答查理的拥立之功,教皇在公元800年的圣诞节,将一顶古罗马皇帝的王冠,戴在了查理的头上,同时宣布他为“奥古斯都,罗马人的皇帝”。

  自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300年以来,古罗马帝国迎来了一位法兰克继承人,而法兰克王国,也成为了新的“罗马帝国”。

  自此以后,查理不再仅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而被尊称为“查理曼”,也就是”罗马人的皇帝“。“曼”字可以翻译为“大帝”,所以“查理曼”也就是“查理大帝”的意思,而我们翻译的时候,有时候习惯于称呼其为”查理曼大帝“,这实际上是一种翻译上的重复。但无关紧要,我们仍然可以按”查理曼大帝“进行称呼。

  为了加强统治,查理曼在爷爷铁锤查理所建立的采邑制的基础上,将全国划分了上百个伯爵领地,同时在边境设立玛克,由边境伯爵管理。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做大,查理曼规定每位伯爵只能管理一地,严谨兼领他处,另外他还定期外派官员到各地巡视,对地方进行监督和巡查。

  查理曼还颁布了大量的法规来帮助治理这个庞杂的帝国,这些法规涉及了政治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查理曼在全国建立了大量的学校,并要求官员和僧侣都能进入学校进行学习。另外他还命人校对了拉丁文版的《圣经》,此后该版本的圣经被推广至全国。

  虽然查理曼花费了大量的心思用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虽然自丕平二世起,至铁锤查理、矮子丕平,直到查理曼,家族四代明君,但由于没有确立长子继承制,所以总是在权力交接的时候产生内部纷争。并将在不久的将来酿成无法挽回的恶果。

  总之,虽然此时已经进入到公元九世纪,但我们仍然可以把查理曼帝国理解为一个尚处于类似西周的分封制政权阶段,并且由于缺少长子继承制这个重要环节,查理曼帝国最多算是简易版西周封建制。

  这一点也确实让熟悉中国历史的人感到迷惑,毕竟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就懂得通过《推恩令》来削弱诸侯的实力,而已经身处唐代晚期的查理曼帝国,却仍然不懂这个道理。

  公元814年,72岁的查理曼去世,高寿的查理曼去世时只剩唯一的幼子路易继承帝位。路易生性软弱而又信仰虔诚,所以又称“虔诚者路易”,或者“懦弱者路易”。另外,作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名为路易的国王,他也被称为“路易一世。

  即位后第三年,即公元817年,路易在做弥撒的途中被年久失修的建筑砸伤。这件小事,被“虔诚者路易”认为是上帝对其的警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很快,“虔诚者路易”就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他把帝国的中部分给了自己的长子洛尔泰,西部分给了次子丕平,东部分给了幼子日耳曼人路易。

  出乎路易的意料,上帝的启示并没有应验,随后路易又健康的活过了23年,但是这次意外,却促成了一场帝国的大分裂。他的儿子们,在随后上演了一场争夺权利的大乱战,而虔诚者路易,也将在他余生的23年时间里,亲口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公元829年,眼见自己平安无事的路易,更改了帝国的分配方案,并赐予了大量的土地,给了后妻所生的儿子秃头查理。这自然动了其他儿子的蛋糕,一场混战在所难免。最终路易一世战败,并遭到了自己儿子的羞辱。同时整个帝国也被路易折腾的面目全非。

  公元842年,在虔诚者路易去世两年后,他的儿子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宣誓结盟,共同对抗哥哥洛尔泰,为了让在场的双方士兵都能听懂誓词,所以宣读时并没有使用官方语言拉丁语,而是分别使用了罗曼语和条顿语。这份誓词后来被命名为《斯特拉斯堡誓言》。

  一般认为,这份誓言为随后法语和德语的独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这个事件本身,也成为了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典故。

  公元843年,洛尔泰无力对抗自己的两个弟弟,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兄弟三人在凡尔登签订了一份领土分割的协议,协议延续了虔诚者路易自认为受到天启后,所制定的分割方案,仍然将帝国一分为三。

  其中西法兰克归属秃头查理,东法兰克归属日耳曼人路易,中法兰克归属洛尔泰。此外由洛尔泰继承了祖父查理曼所获得的皇帝称号,只不过这个称号更多是一个虚衔,皇帝的头衔对于两个弟弟的王国毫无效力。

  这个三分查理曼帝国的方案,由于签署地在今法国北部城市凡尔登,所以被命名为《凡尔登条约》,在此条约的基础上,逐渐奠定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疆域基础。而秃头查理所分得的西法兰克王国,不久后被改称为法兰西王国。

  作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法国国王,秃头查理上位后所面临的最重大考验,是维京人的入侵。

  此时欧洲历史已经进入了“维京时代”。自公元789年首次入侵英国算起,维京人已经肆虐欧洲达半个世纪之久了。

  维京人,也被称为“维京海盗”或者“北欧海盗”。这些发源于挪威、瑞典、丹麦的北欧人,迫于北欧严苛的生存条件,自公元8世纪起,开始向欧洲各国入侵。

  此前摄于铁锤查理以及查理曼的强悍武力,维京人无力南侵法兰克王国,然而自《凡尔登条约》三分查理曼帝国后,秃头查理的西法兰克王国完全没有能力独自应对维京人的入侵。公元845年,也就是秃头查理上位两年后,维京人在首领拉格纳的带领下,攻破了巴黎。

  秃头查理在与自己的兄弟作战的时候,显得格外勇猛,然而在对抗维京人之时,却变得不堪一击。狼狈的秃头查理缴纳了6000磅的金银之后,才勉强把维京人送走。然而自此以后,勒索法国人竟然成了维京人的保留节目,但凡手头紧了,就带人过来敲一笔竹杠。而随后即位的法国国王,也宁愿破财免灾。虽然并不恰当,但此时的法国人和维京人之间,竟然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宋辽之间的岁贡关系。

  不仅如此,秃头查理的继任者们,甚至可以用昏君辈出来形容,王国的内部愈加混乱。而王权式微,必然会导致贵族的势力越来越大,国王的实际统治权利,比之从前,更是大打折扣了。

  公元885年,维京人的另一位首领罗洛又一次带领部众来打法国人的秋风,然而此时的法国人毕竟身处文明区,在近几十年来与维京人的博弈当中,逐渐建立起了城堡加骑士的战术思想。这套战术静中有动,让前来袭扰的维京人苦不堪言。

  这些维京人并没有多少组织纪律性,之所以能同心协力进行战斗,全靠战利品的诱惑。此时如果无功而返,首领罗洛可能在回家的路上就会被部众剁了脑袋。

  无奈之下,他们沿法国的海岸线、塞纳河口一带,占领了一些土地,并且在这里定居下来。不久之后,法王查理三世竟然派来使者,并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法国国王打算把塞纳河口这块土地正式分封给这批维京人,同时将法国公主许配给维京人首领罗洛。作为交换条件,罗洛只需要做到以下三点即可:

  这个条件让维京人听后大喜过望。公元911年,罗洛正式接受了法王的招安。由于这些维京人自北欧方向而来,所以他们又被称为”北方人“,直译过来就是”诺曼人“,随后他们的封地,被命名为诺曼底。罗洛则成为了第一代诺曼底公爵。

  150年后,罗洛的后代威廉,击败了竞争对手,成为了英格兰的主人,是为”威廉一世“,也就是”征服者威廉“,英格兰随后开启了诺曼王朝。

  说回到法国。此前,罗洛率众久攻巴黎不下之时,法国方面的统帅,正是法兰西公爵、卡佩家族的罗贝尔。随着国王查理三世的王权不断式微,西法兰克王国开始内讧不断。最终导致王国西部的贵族拥立了罗贝尔为国王。随后一场大战过后,查理三世兵败被囚,罗贝尔本人则战死沙场。

  罗贝尔死后,他的儿子,卡佩家族的”伟大的于格“,成为了王国的实际统治者。加洛林王朝进入了权臣当道的”垃圾时间“,于格扶持了查理三世的儿子即位国王,自己则学起了墨洛温王朝时期宫相的样子,在幕后操纵朝政。

  956年,”伟大的于格“去世,他的儿子,于格.卡佩继承了父亲法兰西公爵的爵位,同时也继承了父亲权臣的身份。

  公元987年,于格.卡佩正式被贵族推举为国王,加洛林王朝或者说西法兰克王国,至此结束。

  加洛林王朝始于公元751年,终于公元987年,共历236年,这其中,以《凡尔登条约》的签订(843年)为中点,之前是广义上的加洛林王朝,之后则是狭义上的西法兰克王国。广义上的加洛林王朝,包含法、德、意三国的大部分领土,狭义上的西法兰克王国,几乎特指今天的法国。

  至于东法兰克王国和中法兰克王国,虽然也分属加洛林王朝的支脉,却另外包含在了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意大利的历史当中,所以也就不在法国的历史框架内了。

  丕平三世也就是”矮子丕平“,创建了加洛林王朝,并且通过”丕平献土“造就了教皇国;

  然而从虔诚者路易开始,王朝的画风急转,四代明君所打下的江山,被后世子孙败坏的一干二净。

  至于王朝的终结者于格.卡佩,他的祖父,是曾被西法兰克王国的西部贵族推举为国王的罗贝尔,祖母是查理曼的六代孙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于格.卡佩自然血统纯正,并且加洛林王朝与新生的卡佩王朝之间,是有母系血缘关系的。

  无论如何,旧的一页即将翻过。法国将迎来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强盛的王朝,卡佩王朝。但强国之路绝非一片坦途,卡佩家族的后代们,随后还需要跨过好一段的荆棘之路才行。

Copyright © 2002-2023 立即博真人app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