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24
公元前1000年,凯尔特人进入法国,取代原先的法国原住民,成为法兰西地区的主人。此时,凯尔特与斯拉夫、日耳曼被罗马称为三大蛮族。
今日的凯尔特人,生存空间已经被日耳曼部族严重打压。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威尔士人、英格兰的康沃尔人和法国的布列塔尼人,都属于凯尔特人。罗马人笔下的凯尔特人骁勇无比,活动范围遍及欧亚大陆,此时已经控制了英国、法国、西班牙部分地区。鼎盛时期的凯尔特人占据着从葡萄牙到黑海之间的大片土地,几乎可与后来的罗马帝国媲美。此时的凯尔特人信奉多神教,处于泛灵论的阶段,并受到罗马多神教的影响。
凯尔特人很快就遇到了崛起的罗马帝国,凯尔特人也不含糊,公元前387年凯尔特人洗劫了罗马,此时的凯尔特人甚至到达希腊、土耳其(最远到达安纳托利亚地区)进行劫掠。此后的罗马一直在准备对凯尔特人的战争,直到罗马帝国的凯撒横空出世,公元前59~49年尤利乌斯·恺撒开始对凯尔特人用兵。
此时法兰西的凯尔特人属于松散的部落制,并未形成强大的国家。此时的法兰西凯尔特人被罗马人称之为高卢人,英国的凯尔特人被罗马人称之为大不列颠人。高卢人的科技树此前是欧洲最先进的,他们不但使用铁器、金器,而且还有独特的筑城技术,高卢人使用了最先进的古代钢筋混凝土技术筑墙,他们使用木材搭建内部十字或井字的木架,然后用长钉固定,然后内外填充数米厚的石块,随后覆土,这样可以应对攻城武器的持续冲击。最为惊奇的是,现在都可以看到高卢墙的存在,虽然他们大多已经被罗马人变成了地基。此后这项技术被罗马人继承,因为没有必要筑城太多,所以成为罗马的筑路技术。
此时的高卢人使用青铜甲片编成的头盔,左手持铁盾,右手持长剑(被我们称之为重剑),长剑的剑鞘中藏有匕首。
公元前58年,凯撒对高卢人开始用兵,凯撒利用拉一派打一派的方法,很快就征服了高卢人。战争一直进展的很顺利,以至于凯撒利用征服高卢的空档,顺道派兵征服了大不列颠,就是后面那个称之为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
凯撒对高卢的征服前后分为八次。第一次远征发生在公元前58年,在比布拉克特战役中,恺撒的4个军团击败了高卢部落之赫尔维蒂人。第二次远征发生在公元前58年,恺撒击败了由斯韦夫人的首领阿里奥维斯特指挥的各日耳曼部落联军,将其赶过雷努斯河(莱茵河)。第三次远征发生在公元前57年,恺撒征服了比尔及人和东北部的高卢部落。第四次远征发生在公元前56年,恺撒维内蒂人和阿奎达尼人的起义,并对起义者进行了残酷迫害。第五次远征发生在公元前56年,恺撒袭击了韦内蒂人的同盟军,日耳曼部落的乌西佩特人和滕克特里人,渡过莱茵河将他们歼灭。第六次远征发生在公元前54年,凯撒带着5个军团和2000高卢骑兵(共计2—2.5万人)登上船只远征大不列颠,顺手高卢城邦部族。第七次远征发生在公元前54—前53年间,目的是埃布龙人、阿杜阿蒂基人、内尔维人、特雷维里人和其他部族的起义。第八次远征发生在在公元前52年,目的是由阿维尔尼人部落酋长维钦托利领导的高卢部落起义。
凯撒对高卢部族的高强度军事行动,高卢战记中记载,凯撒打下了800多座要塞,征服了300多部落,击溃了300多万敌军,屠杀100多万高卢人,100万高卢人被掳为奴隶。此时此刻,高卢原有的文明已经被彻底毁灭,新的文明将会在高卢大地上生根发芽。
此前罗马与日耳曼人之间隔着一个凯尔特人,所以罗马人并不直接对凯尔特人作战,伴随着罗马对凯尔特人(高卢人)的作战,此时罗马与日耳曼人接壤了,一开始双方就打的难解难分,双方互有胜败,凯撒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所以凯撒才把日耳曼人称之为日耳曼人(令人生畏的战士)。所以说日耳曼人不是一战、二战能打,是历史上就很能打。此时的凯尔特人为图复国大业,于是联合日耳曼人对罗马作战,伴随着凯撒对高卢的残酷征服,凯尔特人与日耳曼人的这种同盟关系被打破,此后日耳曼人都在单独对罗马作战。凯撒明显对文明程度更低,战斗力却异常强悍的日耳曼人不感兴趣,最典型的就是凯撒仅仅是把日耳曼人赶过莱茵河了事,并不对日耳曼人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时至今日,莱茵河上游都是德意志与瑞士、法兰西的国境线。
在经济上,罗马对罗马的行省高卢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由此可见罗马人还是把高卢行省当成罗马的殖民地来发展。在政治上,罗马要求高卢部落发展为城邦并自治,但并不容许高卢人形成先进的政治实体。在军事上,为避免高卢人搞事情,罗马大量征发高卢人参与对其他少数民族(羁縻之策)的作战。
-凯撒在对高卢的征服中也没有忘记跟随自己的军团。纳尔榜被分配给他的亲兵卫队。纳博纳被分配给第十军团,弗雷瑞斯被分配给第八军团,贝济纳被分配给第七军团,阿尔勒被分配给第六军团,奥朗日被分配给第二军团,其他将军和作战勇敢的士兵都得到了丰厚的封赏。对于自己军队中作战勇敢的高卢人,被凯撒选定成为罗马公民,甚至某些高卢人进入了罗马元老院,凯撒希望这些被征服的高卢人可以迅速转变为罗马人,成为自己的政治盟友。
凯撒遇刺,凯撒其实就是中国的曹操,凯撒想的就是干掉罗马的皇帝(元老院),自己当皇帝(独裁者)。最后罗马精英图穷匕见,将凯撒扎了一个透心凉,于是罗马一个时代结束了。
-凯撒死后,罗马人开始心安理得的经济殖民和剥削凯尔特人(高卢人),高卢人不仅是罗马人的农夫,还是驭手,还是工匠,还是炮灰,当然也有高卢人最后获得了英雄的称号,被授予荣誉罗马市民的称号,只不过高卢人要服的法定兵役是25年。
此时的罗马将高卢地区分为四个行省,他们分别是纳尔榜行省(比利牛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赛尔文山与地中海围成的地区)、阿基坦省(卢瓦尔河以南,比利牛斯山脉以北,大西洋以东,赛尔文山以西的地区)、里昂内兹省(卢瓦尔河以北、塞纳河、马恩河以南之间的地区)、比尔及省(莱茵河以南,塞纳河以北的地区),其中纳尔榜行省由元老院控制,由元老院任命总督,阿基坦省、里昂内兹省、比尔及省由罗马皇帝控制,由罗马皇帝任命总督。高卢地区地区的政治中心被设定为里昂,因为里昂靠近罗马地区,这样的行省设计,明显有梯次防御的含义,而事实上,罗马人也是这样想的,里昂作为最后决战的城市被设定为高卢地区的政治首都。
上一张法国地理图,学会这张图,就能理解充分一二三战(含七年战争)的意义。
当下的法国国防军事思想,只能说是搞笑,首先法国放弃了罗马的莱茵河作为第一道防线,而采用萨纳河为第一道防线,法国也没有将首都撤到卢瓦河以南,或者撤到第三道防线罗纳河之后的里昂,法国人选择了天子守国门,以脸探草,导致的结果就是德国人一旦突破法军的第一道防线,战争就立即结束。法国人这样设计自己的首都,你只能说法国人可能是害怕意大利人偷袭巴黎。
-罗马的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开始在高卢大量的修建城市和基础设施,而修建这些基础设施前后用了300年。凯撒死的时候,高卢人讲的还是自己的语言,信仰的还是自己的宗教,使用的仍然是自己的货币,而奥古斯都上台之后,给与大量财政补贴,大力推行罗马文化,推行罗马的货币,推行罗马的法律,使高卢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罗马行省。
此时对罗马威胁最大的就是日耳曼部族,最好的防御是进攻,罗马在与日耳曼接壤的地区建立了两个行省,分别是上下日耳曼行省,驻扎了8个军团和无数的二线部队和民兵。为了稳固罗马西部的北方疆域,罗马人在莱茵河沿岸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堡垒,时至今日都可以看到这些荒废的堡垒。罗马人修筑完堡垒以后就开始向日耳曼人发动进攻,扩张领土之后,开始实行军垦,武装地主只需将十分之一的收成交给殖民点,这种经济加军事的扩张,迅速使罗马人在莱茵河以北的军事扩张打开了局面。
堡垒越修越多,以至于成为堡垒群,堡垒从一开始的莱茵河上游地区,慢慢遍及莱茵河下游地区。修完堡垒群之后,还要考虑交通问题,于是罗马大道也开始在莱茵河对岸修筑,这些堡垒群的军事价值确保了高卢地区此后200年免于日耳曼人的入侵。
高卢起义。很多高卢人被罗马人同化,作为高卢人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明显感到了被边缘化。此前,凯撒为分化高卢人,答应了带路党一些条件,比如说宗教自由,不纳税,不服兵役,当时伴随着罗马财政赤字的增长,罗马统治者开始向高卢地区课税,逛免税商店已经习惯的高卢人明显不适应这种状况,于是宣布起事,但此时的高卢人已经被同化的差不多了,他们起义的口号居然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拯救罗马,拯救全世界,拯救全人类。事实上,罗马的多神教优于高卢地区的泛灵论,罗马的经济、政治、文化优于高卢的文化、政治、经济,此时的高卢已经属于罗马,且无法割舍,起义最后被,带头闹事的被枭首示众。
罗马的扩张已经进入罗马尼亚,最为精彩的是罗马尼亚发现了金矿,这为罗马帝国带来了经济繁荣,而此时高卢地区比利牛斯山脉的大理石矿得到了开采,为高卢地区带来了经济繁荣。罗马的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开始在高卢地区的各个城市改扩建港口、神庙、体育场、自来水道、广场、剧院,还有罗马的大道,且一个比一个修的豪华、气派,你以为斗兽场只有罗马城才有,事实上高卢地区的城市都有。
-在里昂,出现了泛灵论与基督教(天主教)的尖锐对立和冲突,说明此时的基督教已经传播到高卢地区。
高卢地区完整的复制了罗马的庄园经济,即武装地主占领一块地方,然后把这些地区的土地租给佃户种植,在庄园内很快就会发展出耕地、草场、森林(薪柴林),与此同时出现公共浴室、磨坊、铁匠、裁缝、木匠、酒坊,并形成城邦经济的雏形。小的庄园经营的好,就会发展成大庄园,大庄园经营的好就会发展成城镇,城镇经营的好就会发展成城市。在罗马的认知范围中,拥有4000亩土地的庄园只是小地主。
罗马一直禁止高卢地区种植罗马的葡萄,并禁止向高卢地区出口葡萄种子,但葡萄还是很快在高卢地区得到了推广。罗马人的判断很准确,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很快高卢就取代了意大利的葡萄种植,以至于今天高卢地区的拉菲向梵蒂冈出口的时候,不知道现在的罗马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意大利的地中海气候并不适合农业发展,而高卢地区的大西洋气候更适合种植业的发展,于是高卢很快就超越了意大利农业,甚至在高卢地区出现了牛拉的联合收割机。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公元196年,高卢地区的两位将军黄袍加身自称为罗马皇帝,两位将军背后都有军队的支持,于是战争开始,战争结束后高卢地区的繁华不在。此时罗马人的经济、政治、军事注意力出现转移,导致高卢地区通货膨胀,盗匪横行,而阿拉曼人(日耳曼部落)与法兰克人(日耳曼部落)再次瞄准了高卢地区。
公元233年,阿拉曼人入寇高卢地区,他们冲破了罗马人堡垒群的第二道防线,在高卢地区大肆劫掠,以至于罗马皇帝亲征才将阿拉曼人赶回莱茵河北岸。因为没有君叫臣死,此后的罗马皇帝就像保安换岗一样有德者居之,公元244年、253年,蛮族再次突破罗马的北方堡垒群入寇高卢地区。与阿拉曼人不同,法兰克人发现了绕道西班牙的好办法,那就是成为海盗入寇高卢南部和西班牙。面对蛮族的入侵,罗马皇帝做出了可笑的决定,那就是撤走莱茵河沿岸的驻军(不愿意为高卢人支付高昂的军费),导致的结果就是日耳曼人如入无人之境般劫掠高卢地区,而高卢人被迫组织军队开始自卫。
公元259年,高卢人选出了自己的高卢皇帝,并开始对日耳曼人作战。268年,这位高卢皇帝被自己的部下刺死,因为这位皇帝不容许高卢的军队抢劫高卢的城市。此后的高卢人没有人有能力节制统领军队作战,以至于蛮族的入侵更加频繁,此后的高卢地区就是蛮族和高卢军阀竞相掠夺抢劫,以至于高卢地区生灵涂炭遍地烽烟。
讲高卢的历史,就要讲罗马的演变,此时的罗马信奉多神教,多神教有12位大神,但此时的多神教祭司坐拥美女、宝马、别墅,已经腐败透顶,而东方传来的亚洲宗教基督教却在蓬勃发展,罗马的旧神与罗马人的新神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正在激烈展开。伴随着圣伯多禄被罗马皇帝尼禄倒钉上了十字架而殉道,罗马的人们更加坚定了基督教为正道的信念。公元4世纪,基督教从罗马迫害的和旁门左道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时至今日,直至阿奎那出世,教皇科学院开门营业。
此时的基督教为了和罗马传统的多神教神职人员在家修行相对抗,基督教神职人员都是出家传道。此时的基督教为了和罗马传统的多神教松散的组织关系相对抗,基督教将罗马帝国划分为若干教区,教区内有若干神职人员负责传教。此时的高卢地区基督教势力非常薄弱,每座城市只有一名主教,合计120名主教,几百年后高卢教区将会是天主教会最为坚定的支持者。基督教为了攒人气,开始了激烈的宗教辩论,主要是神定论和基督神性的问题,此时的高卢教区因为知识匮乏,表示不能参与东方学派参与讨论的问题,高卢教区的主要任务是扩张基督教在高卢的势力范围。
汉族的漠北决战,导致匈奴人西迁,匈奴人西迁导致众多日耳曼部族被迫迁入罗马帝国境内。罗马帝国出于以夷制夷的考虑,最终容许这些蛮族进入罗马境内。罗马人组织会战,在法国沙隆打败了阿提拉,罗马将领出于兔死狗烹的道理,养寇自重放走了阿提拉。阿提拉带兵再攻意大利,西罗马皇帝出逃,教皇出城说服阿提拉撤兵。
公元453年,阿提拉娶了一位日耳曼小姑娘,当晚死在了征服日耳曼人的道路上。所以说,不要随便吃西餐。
罗马先是撤防莱茵河,导致高卢形势大坏。紧接着罗马人为解决匈奴人南下的问题,放蛮族进入罗马境内组成统一战线,最终在高卢境内打败匈奴人。伴随着匈奴人撤走,天平迅速失去平衡,蛮族成为压垮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凯撒死后,此时的罗马人早已没有凯撒东征西讨的豪情,他们在莱茵河与塞纳河之间部署了大量的野战军,等待日耳曼人来进攻,或许防御成本更低,也更划算。而事实上,这些野战军属于罗马二线部队,他们的策略就是日耳曼人南下,他们就龟缩在永久性的军事堡垒中,等待日耳曼人抢劫完以后写诸官免送的牌匾。罗马人这种消极的战略还是成功的,因为莱茵河与塞纳河之间的地区,罗马帝国覆灭以后都没有被日耳曼人控制。多说一句,日耳曼人再次控制莱茵河与塞纳河之间的地区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
此时的高卢地区已经成了日耳曼人眼中的美食,由于日耳曼部族之间也存在竞争,竞争失败的部族就要被迫迁移。于是阿拉曼、法兰克人、哥特人、汪达尔人、苏威夫人、勃艮第人先后进入高卢地区。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罗马不修长城?因为当时罗马的西段有天然的军事防御莱茵河,罗马修筑的是沿莱茵河修筑堡垒群。蛮族中最成功的当属哥特人,哥特人被乌克兰语摩尔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流分为东西哥特,匈奴人西迁导致东西哥特部族被迫迁入罗马帝国境内,罗马帝国出于以夷制夷的考虑,容许这些蛮族进入罗马境内。东西哥特由于长期与匈奴人接触,学会了很多骑兵战术,分别在东西方用骑兵战术打败了罗马的步兵军团,自此横行欧洲。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一种风格,叫哥特式,这句话在欧洲人的口中是骂人的一句话,大意就是愚蠢、无知、丑陋的意思。公元555年,东哥特王国全境被东罗马帝国征服,东哥特王国灭亡。公元711年,西班牙被教将领塔里克·伊本·齐亚德征服,西哥特王国灭亡。
罗马的问题。首先是罗马没有解决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意大利方面既是中央,又是地方,意大利愿意享受法国的物资供应和罗马尼亚的黄金供应,但不愿意承担高卢和罗马尼亚的军事防御义务,这种逻辑导致罗马撤走了大不列颠(后来的英国)、高卢(后来的法国)的驻军,这就直接导致了大不列颠人与高卢人接手边境防务,大不列颠熟化的凯尔特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请盎格鲁、撒克逊等7个日耳曼部落进入英国,帮助消灭未熟化的凯尔特人,导致的结果是日耳曼人与未熟化的凯尔特人联合起来掠夺、屠杀大不列颠人。高卢人根本无力解决自己的防务问题,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阶段,高卢军队对与日耳曼人作战不感兴趣,高卢军队最热衷的是抢劫高卢的城市。罗马人撤走以后,凯尔特人的那种劣根性就表现出来了,先是大不列颠沦陷,7个日耳曼部落进入大不列颠建立了七个独立的小王国。
蛮族南侵。日耳曼人也不傻,当他们打不过罗马人、高卢人的时候,日耳曼人就为罗马服务,罗马付给他们金币。当罗马人、高卢人式微,日耳曼人就意识到抢劫比赚金币划的来。修建高卢那样的农业设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日耳曼人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还是打土豪抢劫划算,于是日耳曼人一次次越过莱茵河。此时的法国被三个日耳曼部落占领,他们分别是原本生活在摩尔瓦多的西哥特人占据西班牙和高卢南部地中海沿岸,定都图卢兹,后迁移至托莱多;莱茵河对岸的法兰克人,占据阿基坦省、里昂内兹省、比尔及省、日耳曼省,定都康布雷,后迁都巴黎。现波兰境内的勃艮第人占据纳尔榜行省,成立勃艮第国,定都里昂。
法兰克人很快就与罗马统治者开展了合作,取代了原来的高卢人,此时法兰克的领袖已经成为高卢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战胜匈奴人的作战中哥特人做出的贡献最大,因为哥特人最熟悉匈奴人的战术,加之哥特人以骑兵为主。与此形成鲜明对应的是罗马皇帝为加强自己的统治,正在系统的屠杀罗马的高级军事将领,类似于岳飞。蛮族大举进入高卢的时候,意大利方面只能表示爱莫能助,因为此时的意大利已经日落西山,最终成为东哥特国的占领区。
西哥特人劫掠意大利以后进入法国,劫掠法国以后进入西班牙,劫掠西班牙以后打算进入北非,此时最着急的是罗马皇帝,皇帝的代表终于追上了西哥特的军队,双方约定双方共管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地区,罗马管政,西哥特管军,军费由西班牙人出,这种制度与府兵制一样,属于客居制。而此时的西哥特人还占据着高卢南部的广大地区,直至被法兰克人赶走。因为此时的法兰克人、西哥特人、勃艮第人、罗马人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凶残的匈奴人。
仆从军也分先来后到,此前的法兰克人与罗马人合作,阻挡南下的日耳曼人,故法兰克人与西哥特人是同族,但确是仇敌,故西哥特人通过巴尔干地区、意大利、法兰西地中海沿岸进入西班牙(伊比利亚)地区。
匈奴人退走,法兰克的领袖克洛维打败了高卢地区的罗马人,正式将首都迁移到巴黎。克洛维很快发现了高卢人的敌视,主要原因不是他的种族、民族、占领军身份,而是信仰,所以克洛维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孝文帝改革,分分钟受洗变为基督徒。与法兰克人一同进入罗马帝国的日耳曼蛮族还有很多,只不过他们不是被匈奴人消灭,就是被罗马人消灭,最终能活下来的还要经历同为日耳曼人的残酷竞争,阿曼人、西哥特人、勃艮第人、图林根人就在其中。
法兰克人控制了高卢的罗马军队以后,立刻开始把矛头调向其他日耳曼部族,其中包括与法兰克人血缘最近的图林根人,并阻止阿曼人南下,驱赶西哥特人,并准备灭掉勃艮第国。
公元507年,法兰克人联合罗马人占领了西哥特国首都图卢兹,西哥特人被迫南迁,定都托莱多。
与之对应的是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的谨慎,即使在大败西哥特国,占领首都图卢兹,西哥特国王被杀的情况下,克洛维还是谨慎的没有继续攻击西哥特,避免被东哥特敌视,甚至还容许东西哥特两国继续保持物质和精神上的联系。克洛维事实上已经可以和罗马帝国的皇帝平起平坐,但克洛维仍然把日落西山的罗马皇帝奉为上宾,并继续使用罗马的货币,向罗马支付铸币税。面对毫无血性可言,懦弱涣散的凯尔特人,克洛维仍然非常谨慎的受洗,及时避免了法兰西不必要的宗教冲突。面对失势的罗马贵族与宗教人士,克洛维仍然是非常慷慨的让渡权利,使法兰克王国成为王与马共天下的乐土。如此种种,克洛维作为问鼎中原的一代雄主,身段如此之低,因为克洛维要打造的是千年帝国。
-公元511年,定鼎巴黎的法兰克国王克洛维逝世,此时的高卢事实上已经变为法兰西,也就是后世的法国。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南征西哥特,北怼其他日耳曼诸部落,向东染指勃艮第人,连年向法兰克诸部落开战,对外一再收敛,对内怀柔统战。古语云,胡无百年之运,但克洛维很快就稳定了法兰克王国的局势,并使法国国运昌盛到今天。所以说,天道昌昌并无定数,有德者居之。
墨洛温王朝奠定于第一个国王克洛维一世,之所以叫墨洛温王朝,是因为克洛维的父亲叫墨洛温。与墨洛温王朝相对应的时期是东亚历史上北魏孝文帝迁都至唐玄宗时期。
此时的法兰克王国,哥特人占据阿基坦,勃艮第人占据索恩河谷、罗纳河、汝拉山区,阿曼人占据阿尔萨斯,萨克森人占据芒什海峡,法兰克人不仅要防御莱茵河北岸的日耳曼部族萨克森人,还要防止法兰克王国内的兄弟民族叛乱,还有前罗马、高卢的遗老遗少,还有时刻打算为自由而起义的高卢人民。
在宗教上,法兰克王国上层带头改宗,虽然有很多顽固的日耳曼部落直到1000年以后才皈依天主教,但在此时大部分日耳曼部落都开始接受天主教的信仰。与宗教相对应的是语言,日耳曼语与拉丁语(罗曼语)展开了漫长的持久战,最终日耳曼语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此时拉丁语对日耳曼语进行了深度的污染,这就是今天法语的雏形。
法兰克部落的贵族一旦进入城市,就开始喜欢纸醉金迷的生活,开始厌恶蛮族的服饰、语言、饮食、长相、身材、历法、歌剧、文化,他们更喜欢罗马式的生活,而这些只有罗马人可以提供。城市管理需要法律、财政、治安、行政、税收、人事官员,而这些技术官僚只能从罗马的旧贵族中挑选,以至于此后一百年,法兰克王国与罗马元老院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此时的法兰克王国呈现严重分裂的状态,卢瓦尔河以北属于日耳曼文化区,卢瓦尔河以南属于罗马文化圈。法兰克王国系统的继承了高卢地区的天主教教会,并容许和接受天主教会继续为法兰克王国服务。
克洛维在496年、506年两次打败盘踞在瑞士、阿尔萨斯的阿勒曼尼人,并使之臣服。
克洛维在500年入寇勃艮第,虽然没有占领勃艮第国,但使勃艮第倒向法兰克,使克洛维下一步进攻西哥特王国成为可能。
克洛维在507年爆发的武勒伊战役,打败了西哥特王国,占领了法国南部地区。
公元511年,克洛维去世。克洛维本人并无严格意义上的信仰,和其他蛮族一样,他早年信北欧的萨满教(泛灵论),后期信基督教的乌斯教派(异端),后皈依天主教,虽然皈依天主教,克洛维及其后代仍然娶了很多妻子。
克洛维死后,将法兰克一分为四,分给了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梅斯王提奥德里克一世(24岁),奥尔良王克洛多梅尔(16岁),巴黎王希尔德贝尔特一世(15岁)和苏瓦松王克洛泰尔一世(14岁)。
公元524年,奥尔良王克洛多梅尔死于对勃艮第的战争,希尔德贝尔特一世与克洛泰尔一世瓜分了奥尔良王国。公元531年希尔德贝尔特一世与克洛泰尔一世联手入侵西哥特,并占领部分地区。公元531年,图林根王室内战,梅斯王提奥德里克一世与克洛泰尔一世联手吞并图林根。公元534年,东哥特王国陷入内乱,勃艮第王国失去外援,法兰克王国吞并勃艮第国。
-提奥德贝尔特一世在548年去世,新的梅斯王是13岁的图德巴德,图德巴德当了7年国王因病早逝,梅斯王国因此绝嗣,希尔德贝尔特一世吞并斯王国大部分领土。公元555年,克洛泰尔一世发起征服萨克森人的战争,他的傻儿子勒姆被希尔德贝尔特一世蛊惑叛乱。558年希尔德贝尔特一世去世(无嗣),巴黎王国被克洛泰尔一世吞并,自此法兰克王国重新统一。
公元561年,克洛泰尔一世去世。法兰克王国再次被瓜分,分别是巴黎王查理贝尔特一世(44岁),奥尔良王(勃艮第国王)贡特朗(29岁),梅斯王(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格伯特一世(26岁),苏瓦松王(纽斯特里亚国王)希尔佩里克一世(23岁)。
公元567年,巴黎王查理贝尔特一世去世,他的子嗣没有继承权。此后正式拉开法兰克40年内战的序幕,直至公元613年,克洛泰尔二世再次完成法兰克的统一。只不过此时的法兰克王国已经风雨飘摇,大权都掌握在地方贵族手中,教皇、国相、贵族已经成为法兰克王国的柱石,好在克洛泰尔二世是个傻子。公元614年,克洛泰尔二世通过了《巴黎诏令》,主要是为了感谢让他上位的法国贵族,下此法律文书用以加强法国贵族的权利。
公元623年,洛泰尔二世被逼退位,传位给达格伯特一世。公元629年,洛泰尔二世去世,法兰克王国再次被瓜分,南方归阿基坦国王查理贝尔特二世,北方归达格伯特一世。阿基坦国王查理贝尔特二世被刺杀,儿子神秘死亡,法兰克王国再次统一,只是此时权臣与国王已经势同水火。
公元639年,达格伯特一世去世,贵族老丕平成为宫相(类似于曹操),法兰克经历过惨烈的政治斗争之后,老丕平的外孙小丕平最终获得了政治斗争的胜利,最终由小丕平的孙子矮子丕平于751年篡位,废除墨洛温家族的王位,在法兰克王国建立加洛林王朝。
在公元751年,加洛林家族取代墨洛温家族,正式坐上法兰克王国的王位。王朝鼎盛时期开创了神圣罗马帝国,从而使世人铭记加洛林王朝。备注:加洛林王朝后期,将法兰克改为法兰西。
法兰克帝国的规模在其成立之初就在111.2,万平方公里,人口在1000万到2000万之间。疆界南至科尔多瓦、南意大利,北至丹麦; 西部临大西洋与布列塔尼公国有较短的陆地边界,东部和斯拉夫人、阿瓦尔人的土地接壤。
一般认为加洛林王朝的祖先是梅斯教区的主教安诺。他的儿子安塞吉塞迎娶了老丕平的女儿圣白加,他的孙子(丕平二世,也叫小丕平)最后获得了他外公、舅舅的职位。
兰登丕平,又叫老丕平,623年至629年任达戈贝尔特一世的宫相,639年至640年是西日贝尔三世(Sigebert III)的宫相。老丕平的儿子格里摩尔德与其子谋朝篡位,结果失败,双双被杀。
丕平二世成为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丕平二世一改此前贵族、宫相欺凌君主的做事风格,挟天子以令不臣,最终在卢柯法奥打败反对者的联军,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公元686年,丕平二世又在特垂再次击败反对者,从而控制了法兰克王国。战争的结果导致王权再次被削弱,丕平成为法兰克王国接下来27年事实的统治者。
丕平二世与正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去世较早,但丕平二世与情妇生的两个私生子:查理马特和奇尔德布兰健在,但最后丕平二世选择把权利移交给自己的孙子特奥德巴尔德。特奥德巴尔德的统治随后被推翻,其后查理马特在716年阿梅尔战役、717年万西战役、718年苏瓦松战役多次打败反对者,登上法国宫相、摄政之位。
查理马特(铁锤查理)改革法兰克兵制。此时的法兰克已经不是当年的蛮族入侵时的法兰克,因为没有牧场,所以战马和骑兵的数量非常少,由于长期的定居生活,导致很多法兰克人连骑马的机会都没有。以前的法兰克人就是殖民军,就是能抢就抢,而现在的法兰克人要考虑重新调整自己的民族轨迹。查理马特开始按照农耕民族的属性修改法兰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查理马特在法兰克推行采邑制度(封建制度),按照罗马的方式建立起强大的步兵方队,并以此令不臣和征不臣,所向皆靡。
在麦地那创教,后攻占麦加,从而开始了教的扩张历程,此时的教(阿拉伯帝国),公元751年7月,阿拉伯帝国扩张到李白的出生地,向东刚刚在怛罗斯战役打败了唐朝高仙芝(高句丽、日本人)带领的安西军,占领了唐朝西域都护府的南端,向西占领了西哥特王国(现西班牙),此时正在与印度、东罗马开战,气势汹汹的打算一举拿下法国。
732年10月10日普瓦捷战役爆发。查理马特不仅内战在行,对于外战也很精通。查理马特诱敌深入,把战场选择在两条河道之间(避免军队绕后),最为关键的是查理马特此时已经把游牧民族的轻骑兵发展成法国重骑兵,作为战争最为秘密的武器藏了起来。有人说这一场战役是决定基督教文明的决定性胜利,其实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为过,假如这场战争失败,阿奎那的教皇科学院就要靠意大利人保护了。哈哈哈哈。
在此次战役之前,已经劫掠法兰克21年之久,有历史学家认为普瓦捷战役是查理马特偷袭联军,因为查理马特21年来什么都没做,突然决定出兵,而此时的联军丝毫不认为法兰克军队敢于一战。查理马特为这次战役准备了很久,大量征召士兵和民兵,准备了非常多的物资,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拒马,查理马特一进入战场就迅速抢占了有利地形,而联军此时为了恐吓法兰克人,布置了大量的疑兵,因为联军也不知道敌军的具体情况,查理马特唯一的劣势就是步兵的机动性,的短暂犹豫使查理马特的重装步兵及时赶到了战场。
双方力量对比。社会方面:属于基层动员(伊比利亚主义、列宁式组织),法兰克由此前的游牧民族军事民主过渡到采邑制度。经济方面:此时的控制了东西方贸易,属于DOS1.0版本的日不落帝国。军事方面:采取的是(就是人人平等的支部建在连上。),而法兰克采取的是封建制度。理论上来讲,法兰克毫无胜算。
双方都不想发动战争。查理马特的骑兵太少,理论上根本没有胜算。联军的将军阿卜杜勒·拉赫曼明白此时的联军已经距离麦加3000公里之遥,大军在四处劫掠,根本无法把军队聚拢,而对面敌军的数量不明,且已经抢占有利地形,而且对方的骑兵至今没有见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查理马特虽然只是宫相,却是曹操那种独断专行大权独揽的宫相,而阿卜杜勒·拉赫曼明白,虽然建国至今,但阿拉伯帝国还是君主制国家,假如此次无功而返,肯定身败名裂人头落地,假如自己战死,说不定还能领到抚恤金。
阿卜杜勒·拉赫曼决定诱敌出战,那就是引诱山顶森林中的法兰克人出战,而山顶森林中的法兰克人则决意要求联军进小树林密探,双方你来我往的试探,最终还是阿卜杜勒·拉赫忍不住了。阿卜杜勒·拉赫过分迷信骑兵的冲击力,于是决定让阿拉伯骑兵冲击山地森林中的法兰克步兵方阵,一匹马的冲击力对于一个步兵而言肯定是拥有绝对优势,但十匹马对五百个重装步兵挤在一起,还要冲上山,还要躲避树木和阻碍物,那就未尝可知了。
阿拉伯骑兵一次次冲垮森林中法兰克的罗马步兵方阵,查理马特一次次重组步兵方阵,最终战争的天平倒向查理马特,联军此次入寇5万,而此时在战场的只有1万人,连个预备队都没有,阿卜杜勒·拉赫曼唯一的胜算就是法兰克的军队溃散逃亡,然后他们骑马射箭。双方都展开了针对敌方首领的斩首行动,但查理马特最后成功了,联军开始溃败,战争至此结束。最为关键的是,普瓦捷战役打破了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从心理上缓解了天主教世界的危机感。而此时西哥特王国境内的收复失地运动和伊比利亚主义的兴起(向学习基层动员),将在五百年后使西班牙人重新据有西班牙,这就是刺客信条所描述的故事情节。普瓦捷战役之后,查理马特收兵打萨克森人去了,此时查理马特的名望已经如日中天。
公元741年,查理马特去世,他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将自己的土地分给两个儿子,矮子丕平(丕平三世)和卡罗曼。公元747年8月15日,卡洛曼放弃了宫相的职位,隐退到修道院生活。公元751年,教宗派主教来到巴黎为矮子丕平(丕平三世)加冕,成为法兰克国王,墨洛温王朝淡出历史舞台,加洛林王朝正式开始。
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南斯拉夫建立东哥特国,后被拜占庭帝国消灭,但此时的意大利仍然有很多日耳曼蛮族,其中伦巴第人就是其中一支,很快伦巴第人就开始进攻手无寸土的教皇,教皇被迫向矮子丕平(丕平三世)求救,矮子丕平挥师南下,活捉伦巴第人国王,并划定一片封地为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此前是别人追着打教皇,此后是教皇追着打别人,为此后的七十年战争、英国新教与天主教斗争、法国英国新教与天主教斗争、德国新教与天主教斗争拉开序幕。
阿基坦问题。此时的西班牙还在阿拉伯帝国手中,而作为法兰克与阿拉伯之间的法兰克南部关系就比较微妙,历史上这一片地区就与巴黎地区文字、文化、风俗、语言不同,而此时正好可以借阿拉伯帝国的势力独立,何乐不为?而作为阿拉伯帝国,师劳无功,此时也不想继续北伐,也想找一个缓冲国,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于是阿基坦地区开始寻求独立,矮子丕平(丕平三世)只能带兵再次南征,而这一次战争打了九年。
老丕平弹压四方;老丕平的外孙丕平二世挟天子以令不臣;查理马特改革法国兵制,对内弹压,对外抵御阿拉伯帝国入寇;矮子丕平征伐四方,赠与教皇土地,被封法兰克王。矮子丕平(丕平三世)去世,长子查理曼继承王位。
法兰克的传统是均产,就是国王的土地会被均分给自己的儿子,即使是非婚生的私生子,虽然教皇不主张他们的权利,作为父亲还是会给他们一块地方作为封国。矮子丕平(丕平三世)去世,虽然长子查理曼(红桃K)继承王位,但此时的法兰克是查理曼与他的弟弟卡洛曼一世共同管理王国,分家就变成了股份制。后卡洛曼去世,查理曼正式接管国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查理曼大帝。
撒克逊人。伴随着匈奴人西迁,大量日耳曼部族进入罗马境内,此时留在波兰(斯拉夫人)与法国(法兰克人)之间的日耳曼人被萨克逊部族统一,这是德国的前身。撒克逊人又称萨克森人,又称萨克逊,一般与盎格鲁合称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大意就是英美白种人的意思。所以,英美法与德国同源,英美德同源且同族,妥妥的蛮族,但这并不妨碍亲兄弟明算账。
此时的萨克逊人文明程度非常低,还在法兰克人没有开化的那个阶段,所以法兰克的历代君王都有志向,帮助自己的蛮族同胞开悟,他们帮助自己的同宗开万世太平的方法就是屠刀,不愿受洗的一律大帝帮你剃头,不皈依天主教的立即处死。此后的蒙古人中亚,阿拉伯人在南亚都是用这个方法传教,简单、粗暴且有效。查理曼大帝南有阿拉伯骑兵定期劫掠,东边的马扎尔人也不老实,意大利那边也是乱象纷呈,先王留下的阿基坦地区至今没有平定,还有南下劫掠的日耳曼萨克逊人。此时,对于查理曼大帝而言,最好打的就是萨克逊人,他们除了孔武有力以外,一无是处,而查理曼大帝的重步兵对轻步兵简直就是吊打。公元772年起,查理在三十三年内对撒克逊人发动过八次大的战役。
韦尔登大屠杀。为了彻底消灭萨克逊人的宗教和文明,查理曼大帝将萨克逊人中的国王、贵族、萨满4500人左右集中起来,在下萨克森州的韦尔登集中屠杀。此方法被后来的两个学生学到,一个叫希特勒,一个叫斯大林。
萨克逊这些蛮族被文明以后,就产生了费希特、尼采、康德、黑格尔、叔本华、马克思等,是不是就串起来了?对萨克逊人的征服,还产生一个结果,那就是原来的法兰克属于法兰克、高卢二元帝国,而此时的法兰克又成为法兰克、高卢、萨克逊三元帝国,这就为后来的德国独立创造了条件。
伦巴第人。此前法兰克人深度介入伦巴第人与教皇的冲突,导致法兰克军队两次进攻伦巴第人,此时虽然占领伦巴第人地盘,但对于伦巴第人的去留问题还没有定论,查理曼大帝时期正式把意大利北部并入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大帝兼伦巴第国王,事实上将法兰克变成了法兰克、高卢、萨克逊、伦巴第四元帝国,这就为后来的意大利独立创造了条件。
巴伐利亚。此前的巴伐利亚处于半独立状态,名义上归属于法兰克王国,但巴伐利亚的君主不听法兰克的招呼。查理曼大帝有了战无不胜的法兰克罗马军团,拿下巴伐利亚只是时间问题。公元787年,王师北定巴伐利亚,将巴伐利亚正式纳入行政序列。
北征波兰。查理曼大帝征服萨克逊人以后,接触到比萨克逊人更为野蛮、无知、落后的斯拉夫人,查理曼大帝的余生就是奥特曼打小怪,肆意蹂躏这些落后的斯拉夫部族。
征伐阿瓦尔人。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柔然,后迁移至欧洲,6~9世纪在东欧起过重要作用,后介入日耳曼人的部落战争。6世纪下半叶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建立帝国,6世纪末达到极盛时期。7世纪初参加反拜占庭战争,626年几乎占领君士坦丁堡。7世纪后半叶发生内讧,后来又发生起义,使帝国走向没落。805年被查理曼大帝征服。
查理曼大帝公元777年、793年,两次出征西班牙,围城久攻不克,把军队赶到了埃布罗河以西,建立了西班牙卫国。与此同时,查理曼的舰队在地中海打败摩尔人,占领了科西嘉岛和撒丁岛。为制服布列塔尼半岛上的布列塔尼人,查理曼大帝于786年、799年两度发起远征兼并了该半岛。
楚人三年不出兵即为耻,查理曼大帝在他统治的四十五年间进行了五十四次远征。在查理曼大帝手中,法兰克的领土扩大了一倍。查理曼大帝事实上是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比利时之父。
查理曼大帝的才能和业绩并不仅限于军事征服。为了巩固封建制度和推行基督教,查理曼大帝致力于文化教育的提倡。他从欧洲各地罗致知名学者到宫廷讲学。他掌握了古德语、古法语、拉丁语,并粗通希腊语,还研习语法、修辞、辩论和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并涉猎基督教各种学说,并在全国各地修建学校,以培养贵族子弟、教会人员。他设立图书馆,收藏艺术作品,邀请欧洲最好的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为帝国修建修道院和教堂;令人抄写大量古典和早期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加以保存,使之得以流传至今。查理曼大帝的文化教育政策对于提高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执政的这一段时期被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799年12月25日,查理曼大帝加冕为帝,称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与拜占庭皇帝签订合约,史称尼基弗鲁斯和平条约,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皇帝地位。
814年,查理曼大帝在亚琛逝世,享年72岁。根据法兰克人的习惯,帝国被一分为三,分别归于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儿子。
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遵照查理曼大帝在806年就已经规定的遗言,查理曼的长孙洛塔尔一世承袭皇帝称号,并获得法兰克帝国中部的领土。路易二世(虔诚者路易、日耳曼人路易)继承东法兰克。查理二世(秃头查理)继承西法兰克。
中法兰克王国领土涵盖自莱茵河下游以南、经罗纳河流域,至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疆域。855年,洛塔尔一世死后,中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被分给了三个儿子路易二世、洛泰尔二世和普罗旺斯的查理,分别是洛林、普罗旺斯、意大利。870年,《梅尔森条约》签定后,原中法兰克王国北部领土(洛林、普罗旺斯)被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瓜分,其南部领土逐步分裂演变为意大利。
东法兰克强敌环绕,外有萨克逊人、马扎尔人、诺曼人入侵,内有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士瓦本这些邦国作乱。公元876年,日耳曼人路易死后他的三个儿子瓜分了东法兰克王国,胖子查理继承了士瓦本(阿拉曼尼亚),公元879年胖子查理从他的哥哥卡洛曼手中继承了意大利王国,公元881年由教皇约翰八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公元882年他又继承了青年路易的萨克森和巴伐利亚,至此又统一了东法兰克王国。884年胖子查理的侄子西法兰克国王卡洛曼二世去世,另一个侄子查理三世(糊涂查理)年幼,他又当上了西法兰克国王。因此他完成了法兰克帝国自签订《凡尔登条约》以来的统一。
阿努尔夫(850-899)是皇帝胖子查理的兄长巴伐利亚国王卡洛曼的私生子,阿努尔夫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卡利西亚公国。东法兰克各邦国选举阿努尔夫为东法兰克国王,胖子查理没有抵抗就投降了,但是西法兰克人、勃艮地和意大利拒绝承认阿努尔夫,各自选举新国王。公元899年,阿努尔夫去世,其子孩童路易继承东法兰克国王位。911年9月20日孩童路易去世,东法兰克绝嗣。
西法兰克执政者更是经营惨淡,无力抵抗海盗的侵袭,以至于掏钱赎买海盗,在抗击海盗的过程中卡佩家族崛起。公元987年5月22日,西法兰克国王路易五世去世。绝嗣。
加洛林王朝仅存的男嗣下洛林公爵夏尔是顺序王位继承人,但是兰斯大主教阿达尔贝隆、日尔贝尔反对这一提议。在路易五世死后两个月,雨果·卡佩被推举为国王,继承了加洛林王朝的遗产,开启了卡佩王朝。
加洛林王朝外服蛮夷,内讨不臣,终于建立了能与拜占庭、奥斯曼齐名的法兰克王国。古语云,胡无百年之运,讲的就是法兰克人的社会秩序传承存在巨大问题。历经数次分总和的折腾,终于把不可一世的加洛林王朝折腾散了。
路易五世死后两个月,雨果卡佩被推举为国王,继承了加洛林王朝的遗产,开启了卡佩王朝。自此,意大利、法兰西、德意志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卡佩家族是法兰克贵族,其前身是罗贝尔家族,此家族起源于东法兰克王国的哈斯彭高,后来先后迁移到法国的纽斯特里亚和德国的沃姆斯、莱茵高以及今比利时地区的埃斯拜担任那里的伯爵。强者罗贝尔投奔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受封巴黎伯爵,负责管理西北海岸的安茹曼恩和屠棱等地,于866年,在抵御诺曼人的战斗中罗贝尔阵亡。罗贝尔死后,他的儿子厄德继承了巴黎伯爵,继续服务于秃头查理。
卡佩家族实际控制的范围仅巴黎周边,而此时的法国存在众多大的邦国。此时的法国处于大小邦国都不受国王节制的时期,王权旁落,这或许就是他们选举雨果卡佩当国王的原因。
雨果卡佩为保住自己家族的王位,在987年5月卡佩加冕后,便于987年12月为自己的儿子罗贝尔二世加冕。
卡佩家族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生,反观其他国家的王室,国王之位传不过4代。卡佩王族的直系和旁系除了统治法国,还统治了12个欧洲国家,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意大利、匈牙利、比利时、克罗地亚、波兰、立陶宛、阿尔巴尼亚、希腊、罗马尼亚,其统治疆域之大,成员数量之多,延续国祚之长(公元987年至今),超过所有欧洲家族,绝对是欧洲历史上最强的家族。时至今日,卡佩家族的旁系波旁家族仍然统治西班牙和卢森堡,分别当今的腓力六世和亨利一世。
公元996年10月24日,于格·卡佩在巴黎逝世。罗贝尔二世(虔诚者)(972年3月27日-1031年7月20日)继位。罗贝尔二世晚年与儿子因争夺权力爆发内战,后死于莫伦,其子亨利一世继位。
亨利一世继位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诺曼底,而诺曼底此时的主人是渡海征服英国的威廉一世,亨利一世多次征伐诺曼底都以失败终结。而威廉一世征服英国之后,空英格兰兵力入侵法兰西,打的卡佩王朝几乎灭国。战端一开就是百年,也开启了法兰西君主集权的历程。
1059年5月,七岁的腓力一世在兰斯被加冕为法兰克人的国王,此时他父亲尚在,这是卡佩王朝常见的做法,为的是确保王位不失。公元1060年,亨利去世,腓力一世的母亲安娜摄政统治法兰西直到1066年。1077年,腓力一世与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缔结和约。1082年,腓力一世占领韦克辛,1100年占领布尔日。腓力一世的策略是攘外必先安内,所以他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与贵族玩斗地主。
公元1108年7月29日,腓力一世于去世于默伦,其子路易六世继位,史称胖子路易。
1109年—1120年,路易六世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作战,最终双方于1120年在教宗卡利克斯特二世的调停下签订和议。亨利一世的儿子及继承人威廉艾德林成为路易六世的人质,双方交换已占领了的土地,而争议地区吉索尔割让给亨利一世。
为了坚决贯彻先王的斗地主策略,路易六世团结教会(不干涉教会事务)、市民(容许市民赎买自治),分化瓦解贵族、邦国并逐一击破,支持城市行会发展,把王室与中产阶级利益进行深度捆绑,开始在王廷设置具有行政意义的御前会议机构,由国王召集贵族、封臣和官吏参加,此会议具有咨询、立法和司法的职能。
公元1137年8月1日,路易六世去世,其子路易七世继位,其实早在1131年路易七世就开始与路易六世共治。
1152年,路易七世与埃莉诺的婚姻被宣布无效。埃莉诺转嫁给安茹伯爵亨利,安茹伯爵亨利于1154年成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阿基坦作为陪嫁也一并落入英格兰王室(金雀花王朝)手中。路易与亨利开始作战,虽未能夺回领土,但此后卡佩王朝与金雀花王朝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形。诺曼底公爵宣誓效忠法兰西国王,此时诺曼底公爵已经征服了英国,作为路易七世的封臣,诺曼底公爵的领土是路易七世的5倍,路易七世号称法国国王,此时英国国王已经拥有和占领了2/3的法国国土。最关键的是,你老婆跑了,还带走了法国最为重要的一个邦国---阿基坦,你说路易七世嗨不嗨。
腓力二世是法国名君之一,因其富谋略与政治手腕,法国在他统治之下国力开始转盛。1180年4月28日,腓力二世与埃诺伯爵之女埃诺的伊莎贝拉结婚,这使得阿图瓦作为嫁妆被并入法国王室领地,为英法战争扳回一局。
腓力二世力压权臣,使其最后退出中枢,得以大权独揽。大的邦国和诸侯明显不利于法王的统治,于是腓力二世联合教会、小的封建领主、城市行会、推行市民自治,拓展王室领地,通过四次大的兼并,终于改变了法国强枝弱干的问题。
此时的英国尾大不掉,占据着法国2/3的领土,英王还宣誓要效忠法王。正面杠英国,法国已经试过了,根本不可能。腓力二世改变策略,挑拨英王父子之间的关系,英王的儿子在法王的支持下,先后起兵造反,暂时缓解了法国的外部军事压力。
公元1189年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开始。此次东征是由英格兰王国、法兰西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组织的联军,目的是收复被埃及军队占领的耶路撒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坠水而死,神圣罗马帝国军队随即散去大半。英法联军经海路到达圣地,前进到阿卡,英法联军的领袖发生纠葛,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下令撤回军队。理查一世在与萨拉丁的战斗中取胜,埃及苏丹萨拉丁与十字军立约,准许非武装的天主教朝圣者自由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基督徒可以保留先前收复的领地,十字军国家与国家互开商路。
因英法就法国属臣英王在法国的封地问题,双方纷争不断,终于查理一世向腓力二世发难了。最终腓力二世与查理一世达成了一个为期5年的停战协议。随后查理一世战死,腓力二世解围。查理一世的继任者远不及其父,遂腓力二世攻占诺曼底。公元1206年10月13日,腓力二世与英王在图阿尔签订约,英王放弃罗亚尔以北所有原属金雀花王朝的领地,包括诺曼底、阿基坦、安茹和图赖讷。
1214年7月21日,腓力二世领导法军与无地王约翰和奥托四世的联军在布汶战役中展开决战。法军在战斗中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布汶战役标志着法兰西再次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法兰西则在战争后成为西欧的头号强国。腓力二世与教会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但对于清剿朗格多克地区的新教则充耳不闻。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巴黎市区周围建起了坚固的城墙。腓力二世在巴黎中心城岛西端建立一座方形城堡,这座城堡后来成为卢浮宫的前身。1200年,腓力二世正式批准巴黎大学的成立。
路易八世继续奉行其父与英格兰敌对的政策,陆续夺占普瓦图、利穆赞、佩里格及其他英格兰王室在法兰西的领地。
卡佩家族因反抗海盗有功,最后被推选为法国国王。但此时的卡佩家族只能掌控巴黎很小一块地方,卡佩家族凭借自己的国王头衔不断的联合封臣和贵族,拉一派打一派;靠与封臣联姻,赚取了很多邦国;靠投机主义拉英国下水,最终获得了英国诺曼王朝占据法国的三分之二的土地。
路易九世在位43年,在位期间对英作战大胜,签署《巴黎条约》结束了与英国的战争,将包括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博凯尔、卡尔卡松地区及布卢瓦、沙特尔、沙托丹和桑塞尔等伯爵领地并入王家领地,并加强了对诺曼底、安茹、图赖讷、曼恩和普瓦图的控制。与阿拉贡王国签署《科贝尔条约》,结束了法兰西与南部王国的领土争端。路易九世成功的结束了围剿阿尔比异端分子的十字军行动。
路易九世还是改革者,他将执达吏和军事纠察引入国内,导入无罪推定原则,减少使用酷刑,禁止神意裁判和私斗,建立被告对原告的第二次答辩,他还建立了王国单一货币,以及高等法院和审计法院的前身机构,这些改革使路易的声望达到顶峰。另一方面,路易九世修建了很多教堂、修道院和收容所,提供基金支持建立索邦学院(阿奎那就读的巴黎大学),他还是欧洲不同君主间的仲裁人,公元1264年1月作出了亚眠仲裁,虽然其形式大于意义,但仍然确定了英王为法王封臣。
公元1241年蒙古帝国军队于列格尼卡战役击败波兰王国及条顿骑士团联军,又在蒂萨河之战消灭匈牙利王国国王柏拉奇四世的军队,攻占了其首都布达佩斯。此时的西方世界对于蒙古人皈依基督教充满信心,各国密集的派去使者向蒙古大汗讲述皈依基督教的好,还带去了蒙古大汗感兴趣的话题,那就是联手攻下耶路撒冷。只是蒙古人提出自己攻打巴格达,法兰西出兵埃及,法国同意,后因蒙古贵由大汗去世而作罢。后双方邀约对埃及作战,因为繁荣缛节的外交活动而最终流产。
当时的欧洲盛行排犹主义,没有证据表明路易九世参与过迫害犹太人,路易九世最多就是承诺犹太人皈依基督教将会给一笔补偿。公元1247年,有人向路易九世建议没收犹太人的放贷所得,用作十字军的经费,但是路易表示不愿让肮脏的钱财玷污神圣的事业。
公元1202年—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法兰西王国香槟伯爵提奥波德三世率领,这只军队最终在公元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对城中居民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杀三天,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走向。
公元1217年—1221年,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由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因为没有物资供应,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公元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失败。9月,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公元1228年-1229年,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发起,十字军占领了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
公元1248年-1254年,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教皇英诺森四世支持,远征埃及。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埃及杜姆亚特,十字军进攻开罗(曼苏拉之战),被由拜巴尔率领的钦察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在曼苏拉被俘。
公元1270年,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后全军染上瘟疫,路易九世染病身亡。
公元1270年,路易九世在第八次十字军东征途中染病身亡,其子腓力三世(勇敢者)即位。
腓力三世在即位之后让他的叔叔查理一世与的领袖谈判结束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双方签署了一份10年的休战协议。图卢兹伯爵阿方斯去世,由于他没有子嗣,腓力三世兼并了他的大部分领地。公元1279年,腓力三世与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签署了1279年的《亚眠条约》,腓力三世把阿让奈割让给爱德华一世。
公元1284年,腓力三世率领大军进入鲁西永,企图从阿拉贡王室手中夺取这个地区。腓力三世刚开始进展顺利,但法军之中爆发了痢疾,腓力本人也染上了疾病。法军被迫撤退,在撤退途中被阿拉贡军堵截,遭到惨败。腓力三世本人在军中去世。
腓力四世的外号有意思,美男子。腓力四世还是延续卡佩王朝的一贯做法,联姻获取土地,奥特曼打小怪,打击封臣、诸侯,加强国王权力。腓力四世于公元1308年和1312年先后兼并安古瓦及里昂。
对外,公元1294年腓力四世入侵英国在法国的领地阿基坦地区,结果被英王爱德华一世报复,最后双方议和。腓力四世于公元1304年战胜了佛兰德人,获得比利时(或者说比利时的前身)。
公元1302年,腓力四世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三级会议。腓力四世先是利用第三阶级反对教皇,再用王权和教权压榨第三阶级,为法国人民打造了很多新名词的苛捐杂税。公元1306年,腓力四世驱逐犹太人,并没收他们的财产。
教宗波尼法爵八世公元1294年12月24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公元1303年10月11日被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发兵俘杀,教皇国由盛转衰(开启了文艺复兴的新时代)。公元1305年6月5日,法国大主教教宗克莱孟五世当选罗马主教,腓力四世强迫教廷迁往阿维尼翁,开始阿维尼翁教廷时期,造成教廷在多年实际为法兰西国王所控制。
应腓力四世的要求,克莱孟五世(教宗)于公元1312年宣布僧侣骑士团的圣殿骑士团为异端,腓力四世取缔圣殿骑士团并对成员进行残酷的捕杀(大多被以异端罪名处死),而圣殿骑士团掌握当时欧洲的银行业。至此,腓力四世暴君无疑。
路易十世是卡佩王朝第12位国王(1314年—1316年在位),路易于公元1305年继承其母的纳瓦拉(现西班牙北部的一个省)王位,父王死后他继而成为法兰西国王,自此纳瓦拉与法兰西两王冠合而为一。在位时期废奴、解放农民、容许犹太人再次返回法国。公元1316年6月5日,卒。死后留有遗腹子,出生几天即夭折。
公元1316年,路易十世的弟弟腓力五世即位,他是法国卡佩王朝第14任国王(1316年至1322年在位),兼任纳瓦拉国王。任上主要是改革他父亲和兄长制定的苛政,收揽人心,改善与英国、比利时(佛兰德斯)的关系,组织十字军东征,后失败。
路易十世改了回来,查理四世又改了回去,恢复了其父兄的苛政,导致法国农民起义不断,查理四世还联合自己的妹妹害死了自己的妹夫(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使自己的妹妹守活寡。
卡佩家族被称为欧洲第一王族,事实上瓦卢瓦王朝仍然是卡佩家族的支系。卡佩王朝终结,于是法国贵族把腓力三世的孙子,腓力四世的侄子推选为国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爱德华三世才反应过来了,爱德华三世是卡佩家族末君查理四世的外甥,爱德华三世的妈是查理四世的妹妹,爱德华三世的妈更有权利继承法国国王,爱德华三世的妈挂了,法兰西不就是爱德华三世的了吗?对啊。于是爱德华三世自称法兰西国王,开始与腓力六世争夺法兰西的控制权。
公元1341年3月16日,腓力六世开始在法国征收盐税,使法王的财政收入直线上升。比利时(弗兰德)人民因为征税问题爆发农民起义,被腓力六世。-
公元1337年至1453年,金雀花王朝与瓦卢瓦王朝爆发了针对法国统治权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神圣罗马帝国与教廷长期作对,此时神圣罗马帝国希望可以和教廷和解,而腓力六世却从中作梗,破坏神圣罗马与教廷的和解,这让神圣罗马倒向英国对付法国,这也导致了法国的此后几百年的长期战略就是与神罗作战。腓力六世公开支持长期反对英国的苏格兰,这也让爱德华三世大为恼火。而爱德华三世还以颜色,包庇腓力六世的敌人,使两人的关系急速恶化。公元1337年5月24日,腓力六世以爱德华三世包庇英国国王的敌人为由,没收了英国国王在法国的领地,直接导致了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
腓力六世在战争初期取得数场海战的胜利,但海军在公元1340年的斯鲁伊斯海战遭到全歼,自此英军开始入侵欧陆。公元1346年,爱德华三世在克雷西会战大败腓力,随后撤回英国。
在陆上,爱德华三世专注于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透过外交与贿赂建立同盟,并在公元1339年发动第一次骑行劫掠作战,不过腓力六世明智地避开战斗,使爱德华三世的作战没有斩获。英国的经济能力无法负担持久战,英王只得撤回英格兰重新筹措资金。公元1340年7月,爱德华三世卷土重来,发动图尔奈围城战,资金又耗尽,只得提出和议。腓力六世巧妙的利用爱德华三世的经济劣势进行拖延战术来获得胜利。公元1341年,布列塔尼继承战争爆发使英军能在布列塔尼建立驻军,但仍未动摇法军优势。公元1343年,在教宗主导的谈判中,腓力六世直接拒绝爱德华三世以重新取得阿基坦公国统治权换取和平的要求。
公元1346年,法军在春天对阿基坦发动反击,由诺曼底公爵约翰率军包围艾吉永,爱德华三世借机渡海登陆守备薄弱的诺曼底,一路劫掠至巴黎附近。腓力六世集结兵力追击,爱德华三世在渡过索姆河后被追到只能迎战。法国贵族急于复仇而失控,导致法军在克雷西战役溃败,腓力六世负伤并差点被俘虏,战后爱德华三世占领加莱,自此加莱成为英军进攻法国的重要据点。
黑死病侵袭法兰西,三分之一的人口身亡,劳力匮乏导致通货膨胀,腓力六世实施价格管制,但结果与其他国家的价格管制一样,毫无卵用。
公元1350年8月22日,腓力六世于驾崩,腓力六世的长子约翰继承王位为约翰二世。
公元1356年的普瓦捷战役,约翰二世遭到英军俘虏。关于百年战争,村长在英国简史中有述,因英法双方对历史的记载出入较大,为避免理解上的混乱,故不再详细叙述。
-约翰二世被囚禁于伦敦期间由长子查理五世摄政,叛乱。为了释放约翰二世,英法签订布勒丁尼条约,法兰西被迫割让大量领土并缴巨额赎金。为筹集约翰二世的赎金,查理五世增加了农民的税金,导致法国农民起义。约翰二世为筹集自己的赎金,留下儿子安茹路易为人质,自己返回法兰西。安茹的路易擅自逃离英格兰监禁,基于骑士精神约翰主动返回英格兰接受监禁,于公元1364年逝于伦敦。
查理五世首先要面对的是农民起义和巴黎市民起义,查理五世明智的撤出了巴黎,查理五世先后了农民起义和巴黎市民起义。
公元1360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逼近巴黎附近,法国被迫与英格兰签订了《布勒丁尼条约》。上图粉色的领土是《布勒丁尼条约》中规定法国割让给英国的土地。
查理五世依靠小贵族(对王权没有威胁)和市民作为同盟,强化税收制度,填充了王家内库,组织常备军,加强王权,在五年后向英国开战。公元1372年收复普瓦图和布列塔尼,公元1373年击溃南下波尔多的英军。公元1374年,英格兰人只剩下五个港口:加莱、布雷斯特、瑟堡、波尔多和巴约讷。查理五世于公元1374年与英格兰缔结3年停战和约,此时的法国已经收回了公元1360年割让给英格兰的绝大多数领地。公元1377年,查理五世向英格兰人发动进攻,法国彻底转守为攻。
查理六世有精神病,此时的贵族之间矛盾重重,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为争夺摄政权混战不休,农民和城市居民起义不断。公元1382年鲁昂和巴黎发生市民暴动(铅锤党运动),法兰西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阿金库尔战役爆发。此役,英国人大约有5,900人,其中900人为装备较好的骑士(均徒步),剩余5,000人皆为长弓手。法军人数在36,000左右,其中11,000人为骑兵,18,000为徒步参战的重装骑士,剩余7,000人为热那亚雇佣的十字弩射手。此战法军损失过万,仅大大小小的贵族就战死了5,000多,其中包括3位公爵,5位伯爵和90位男爵,皇室总管在战斗中死亡,法军大元帅则被俘,而英军最大的损失是战死的约克公爵,其他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著名的反V手势,历史上法国贵族骑士鄙视英国弓箭手不敢冲锋陷阵,宣称一旦抓住英国弓箭手俘虏就会剁去其两个射箭的手指,让他们一辈子都不能再射箭。此次战斗结束后,英国弓箭手纷纷叉开双指向法国贵族炫耀自己手指仍然完好,从此也就成了表示胜利和羞辱的手势。
查理六世被俘,与亨利五世签订《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成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并拥有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的权利。将法国领土分为三部分,分别由英王、勃艮第公爵,以及查理六世的太子(查理七世)控制。英国统治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北部,查理七世统治法国南方,导致了法国领土上出现了英法南北对峙的局面。
此时的法王已经成为法国的笑话,法王穷困潦倒,靠出卖祖业维持生计,甚至不能支付买鞋的钱,甚至查理七世还造过假币。这个时候的查理七世被法国人称为布尔日国王,他既没有法统,也没有贵族效忠,查理七世没钱组建大规模的正规军,只能组建小规模的雇佣军,即使如此也不无法正常支付他们的工资,以至于这些雇佣军经常劫掠查理七世的领地。
查理七世缓过最危难的时刻,即刻开始拉拢英国与勃艮第排挤的法国人,慢慢身边就聚拢了一批失意的贵族。公元1423年的6月,英国摄政王贝德福德公爵展开进攻,一举拿下了法国前线的多处阵地。查理七世选择的总司令10000人打英国700人,惨败,于是暗中投降了英国。
在前面讲过罗马在高卢的布防情况,莱茵河是第一道防线,全部是堡垒群。塞纳河是第二道防线,巴黎是这道防线的核心,蛮族法兰克人修的都是堡垒群。卢瓦尔河是第三道防线,奥尔良就是这道防线的核心,假如这道防线失守,那么下一场战役就要退到图卢兹。加龙河是第四道防线,图卢兹是这道防线的核心。罗纳河是第五道防线,里昂是这道防线的核心。所以当年罗马人直接选里昂。法兰克人出于天子守国门防御的目的,所以选择了巴黎,这也是普法战争、二战巴黎被围,法国随即投降的原因。
现在的情况是英国人要南下,那就要攻克奥尔良,事实上奥尔良的城市都是一千年前罗马人修筑的,此后高卢人、法兰克人都无心修筑这里的城防,谁会想到这里会打仗,城墙低矮,城防设施年久失修。奥尔良的城墙,南墙和北墙长度900多米,东西墙则为411米,城墙厚度达到接近2米,墙边的壕沟深至10米,难堪大用。上一次奥尔良大战,那已经是上帝之鞭阿提拉造访。
此时的奥尔良公爵已经在阿金库尔战役中送了人头,所以此时主持城防的是奥尔良市民自治委员会。奥尔良市民自治委员会一方面行贿英国,请求英国人不要入侵奥尔良,另外一方面加紧备战。英国人收钱以后,认为贵族没有必要向平民信守承诺,于是加紧扫荡奥尔良城市外围的城堡,然后打算一举拿下。
1428年,英国议会批准了对奥尔良的军事行动。英国军队为了恐吓奥尔良,还将多地顽抗的法国城市屠城。英国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奥尔良外围的堡垒清除,法国人打的还不错,最重要的战绩就是把英国指挥官索尔兹伯里伯爵击毙,英国人暂时陷入了混乱。此时查理七世派出了800人的援军进入奥尔良城,极大的鼓舞了军心。英国人一改此前的贸然进攻,开始将攻城战改为围城战,英国人在奥尔良城外又修了一个木城,用以长期围困奥尔良城。
经过长期围困的奥尔良居民士气低落,于是大家选择投降,但是要求奥尔良交给亲英的法国勃艮第公爵管理,被英国人拒绝。这就导致勃艮第与英国关系坏到极点,勃艮第公爵直接宣布撤兵。
此时法国也出现了生力军,一个号称可以通灵的法国农村女孩说她可以看见上帝和天使,巴拉巴拉巴拉巴拉,重要的是查理七世相信啊,于是派她支援奥尔良城,在她的鼓舞和带领下,奥尔良市民冲出城市向英国人薄弱的防御发动进攻,获取胜利,然后向下一个城堡进攻,英国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导致大败。没办法,你跺你也麻。
贞德可能就是神经病,但这个时候只有神经病才能救法国。后来,贞德被封圣,那就假的也是真的了。贞德打仗的方法就是猛冲猛打,英国人听到一个法国女巫带领一群不怕死的法国人冲过来了,菊花一紧就开始逃跑。法国人在英国人后面追,一直追到巴黎城下,贞德主张一举拿下,查理七世选择谈判,这一谈判就为英国争取到时间。接下来,英国人与勃艮第人进攻,贞德在一次作战中被俘,后被英国人以异端之名烧死。贞德死后,法国男人终于知道了羞耻,开始认真抵抗英国人的军事入侵。
公元1439年,查理七世召开三级会议,有鉴于百年战争的危害,三级会议同意国王不用经过议会同意即可进行征税,并且设立间接税、人头税、盐税,使税收变为常例,此制度一直延续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才废止。查理七世还令人开辟了由法兰西到黎凡特(约旦、叙利亚)的贸易商路,地中海的贸易商路为法兰西带来大量财富。财务改善后的查理七世成立了法兰西史上第一支常备军。为对抗英格兰的长弓兵,查理七世大量引进火药与火炮铸造技术,建立欧陆最具威胁性的炮兵团,成为百年战争最终胜利的关键。
外交方面,为争取时间。查理七世于公元1444年与英格兰达成图尔和平条约,五年两国再度开战。改革后的法军势如破竹,短短一年间收复诺曼底与阿基坦地区。至此查理七世收复除加莱以外法兰西所有领土,百年战争宣告由法兰西取得最终胜利。
公元1440年,路易十一参加反对他父亲查理七世的布拉格叛乱运动,后被他父亲宽恕,任命他为多菲内总督。
东方道德和西方道德的区别在那里?西方道德他预设人和人之间是一个平等的个体,虽然你是你父亲的儿子,对于上帝而言,你们俩都是一个人,所以你是人你就有自身利益。而在中国事情就不是这样,中国有句话叫:君叫臣亡,臣不得不亡;父叫子死,子不得不死。这句话讲的是什么?这句话讲的是臣没有自身利益,只有皇帝才有自身利益,儿子没自身利益,只有爹才有自身利益。假如这个逻辑是成立的话,皇帝睡臣下的老婆也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这叫君叫臣辱,臣不得不辱,预设你没有任何自身利益。比如:兰陵王被猪一样的齐后主鸩杀,李元昊奸污儿媳。
-在欧洲儿子造反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小造反可以当侯爵、公爵,大造反可以当国王,造反是表达诉求的方式,子盗父兵在欧洲看来这很正常。英国太子造反以后,在战场上差点把父亲杀死,父亲大叫了一声,儿子把头盔摘掉一看是自己的父亲,于是放走了自己的父亲,继续当他太子,英国国王逃回去就当这件事情没发生过一样。在中国这样的儿子属于大逆不道,早就了,事后也一定要处死,因为你作为儿子就不能有自身利益。你们看电影哪吒的爹叫哪吒什么?畜生。
雍正朝,雍正想搞死曾经和他争位的八弟(允禩),然后就是各种迫害,削其王爵,然后圈禁,改名为阿其那,阿其那是满语狗的发音。雍正第三个儿子(爱新觉罗·弘时),少不更事,替他八叔(允禩)说了一句话,就被雍正赐给允禩当儿子,在贬损允禩的同时,同时褫夺弘时的爵位和尊严,最后把自己的儿子活活逼死。
-在西方的价值观里面,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人人都是平等的。在中国的道德价值中,他是以人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所以充斥那种自私、狭隘、偏执的思想,东方把人当成人身依附的工具,或者说玩物,或者说他是主人,而你是奴隶,他可以随时支配你的生活、生命、时间,而你什么都不能做,这就是中国的道德逻辑。
路易十一得知其父将死,提前赶到兰斯,公元1461年7月25日继位。路易十一继续卡佩王朝开创的统治特色,奥特曼打小怪,以各种高压手段对付大的封建诸侯,其实就是削藩,竭力扩大自己的封建领地,集中权利巩固地位,面对新王如此棘手的做派,各公国联合起来反对他的统治。路易十一于公元1462年兼并鲁西永和塞尔丹,公元1470年路易十一与瑞士结盟联手对付勃艮第公国的勇敢查理,公元1474年勃艮第公国的勇敢查理战死,路易十一吞并勃艮第公国。公元1479年,尼德兰被哈布斯堡王朝占领。公元1481年,安茹、曼恩、普罗旺斯并入王室领地。
教育方面。此时的巴黎大学已经成为欧洲知识分子的圣殿,各种异端思想在这里孕育、发展,其中就包括阿奎那的变质学说。
经济方面。因为英法百年战争,富庶的比利时、荷兰此时不在法兰西手中,于是路易十一保护国内工商业,选择开辟地中海新航道,发展贸易补贴家用。多少年以后,法兰西总统萨科齐其实还是一样的套路。
路易十一以诡诈、老练、狡猾著称,并具有惊人的活动能力,他拥有当时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力量,但他并不打算使用这张王牌,而是更多的使用外交、贿赂、谋略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被欧洲人称为万能蜘蛛。
法兰西的强大源于王权的强大(集权),王的权力来源于英法百年战争三级议会对国王赋予不受限制的权利。路易十一干掉了法兰西境内的诸侯,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查理八世就要找到新的战争策源地,因为战争是其统治合法性的基础。法兰西的西面是英格兰,英国人三千人就能干翻法兰西几万人的军队,打不过。法兰西的北面是神圣罗马帝国,是东法兰克独立出去的帝国,德国人历史上就很能打,惹不起。法兰西南面是西班牙(战争机器),西班牙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哈布斯堡家族现在还控制着德意志(战争机器)、匈牙利(战争机器)、荷兰(最富庶的地区)、比利时(最富庶的地区),这个也惹不起。敌人总是要找一个的,那就意大利吧。
此时的意大利手工业发达,文化繁荣,但意大利四分五裂,诸国遇事皆寻找外援,以至于外部势力一直对意大利垂涎三尺,查理八世此行的目的地是米兰公国和那不勒斯王国。1495年2月22日,法军占领意大利半岛,但此时投降法兰西的诸国因为利益受损纷纷后悔,法兰西占领军的暴行也激起各地起义,教皇国、神罗、西班牙、英国、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秘密联合起来,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又被称为威尼斯同盟)。得知消息的查理八世,带领军队迅速撤出意大利,双方在福尔诺沃遭遇,法军8000人对决联军35000人,法军利用自己在百年战争中建立起来的优势炮兵部队,打赢了这场战役,安全撤出意大利。
接下来的操作有点骚,查理八世的叔叔路易十二娶了查理八世的老婆,成为法兰西国王。
路易十二得位不正,所以急于取得国内外的支持,故改革司法系统、减轻人民税赋,被誉为人民之父。
公元1499年在威尼斯共和国的邀请之下,路易十二率大军进入意大利,进攻米兰公国。公元1500年,路易十二与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签订密约(格拉纳达条约),瓜分那不勒斯,并取得两西西里王国王位。公元1502年路易十二与斐迪南二世发生冲突,公元1503年法军在加利良诺大败(切里尼奥拉战役),法兰西从那不勒斯退出。法兰西替别人做嫁衣裳,那不勒斯王国归西班牙(当时叫阿拉贡王国)所有。公元1508年法兰西参加康布雷同盟,公元1509年路易十二率领的法军在阿尼亚代洛战役中击败了威尼斯人。公元1511年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联合意大利各城邦及西班牙拼凑成反法同盟。公元1512年路易十二在拉韦纳战役中打败了联盟的军队(拉文纳战役),公元1513年法军被瑞士雇佣军击败(诺瓦拉之战),公元1513年法军在诺曼底地区的特鲁昂被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击败(踢马刺战役),法兰西被迫退出意大利战争。
公元1515年1月1日路易十二去世,路易十二的女婿,又是路易十二的侄儿,弗朗索瓦一世即位。
法兰西武力入侵意大利,意大利文化入侵法兰西。弗朗索瓦一世大量投资艺术品,保护和收留艺术家,加之此前巴黎大学的自由学风,此时的法兰西已经接过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接力棒,从而成为世界人文主义的文化中心,时至今日。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欧洲诸国英德俄意都以说法语为荣,西班牙待定。此前意大利的艺术家与中国山村的木匠并无区别,正因为弗朗索瓦一世派人专门到意大利高价收购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及拉斐尔的画作,才使这些巨匠的作品被炒出天价,时至今日都在涨。法国很多城堡和庄园都是达芬奇设计的,达芬奇能有今天,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有这样一位国王粉丝。今天卢浮宫里的很多画都是1515年购入的,有意大利民族主义者曾经偷走画还给意大利人,但意大利政府予以送还,因为懂历史的都知道这些画不属于意大利。
梅毒。法国入侵意大利,大量抢劫和事件发生,导致意大利的特产梅毒被带入法国,为振兴法兰西的祖国医学做出了贡献。意大利人传给了法国人后,法国人带给了全世界,为全人类的道德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意大利战争。弗朗索瓦一世再次开启意大利战争,此时的西班牙国王当选神罗皇帝,于是从三面出兵法兰西,英国亦从西边出兵法兰西,法兰西成四面包围之势,弗朗索瓦一世在帕维亚战役中被俘,后被放回国。
异教同盟。面对英国与神圣罗马的同盟,法兰西也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法兰西选择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秘密结盟,并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予以军事技术援助和经济合作。(详见公众号,奥斯曼帝国简史)公元1544年,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入侵巴黎时,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也正在向维也纳推进,查理五世被迫撤军。
勒阿弗尔港。此前的法国诸港都因设计标准低,加之年久失修,泥沙淤积严重,重修费用奢靡,于是弗朗索瓦一世在勒阿弗尔再造新港,相当于中国目前的洋山港,为此后法国的航海事业、殖民事业和海外贸易事业铺平了道路。
公元1524年,弗朗索瓦一世资助里昂市民乔万尼·达·维拉扎诺在北美洲的探险队,随后维拉扎诺宣布纽芬兰为法国王室的领地。公元1534年,弗朗索瓦一世派遣雅克·卡提埃去魁北克圣劳伦斯河流域探。
Copyright © 2002-2023 立即博真人app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