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立即博真人app > 新闻 > 行业资讯 >

2023世界城市日 未来已来城市如何“向史而新”

发布时间:2023-11-02

  科创企业的质量与数量,是衡量一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一座城市的滨水空间应在新老的叠加中寻找平衡,产生新的魅力……作为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20多场分论坛围绕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热点领域议题开展,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在2023全球城市论坛上,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局部门主任彭雅丽从城市未来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聚资的角度切入,指出了可持续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强调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她认为,地方政府应积极促进聚资模式转变,借助混合融资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融资能力和信用评级,推动资金流动和合理利用。未来,多元聚资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打通多元资本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良好运行。

  针对先进技术和城市发展的合力议题,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城市学院主任西蒙·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AI)在法制建设、医疗保健、交通规划等重要领域的应用,呼吁从全局视角思考技术落地和城市规划的密切联系。他同时强调AI在解决环境问题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智能技术对环境监测、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等工作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将AI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可以推动城市向经济运转良好、资源利用高效、人居环境适宜方向持续迈进。

  塞纳河和苏州河,分别是巴黎和上海的母亲河。一座城与一条河如何共生?在2023双河论坛——苏州河相约塞纳河城市管理精细化对话活动中,与会专家认为,一座城市的滨水空间应当眷顾自己的历史,在新老的叠加中寻找平衡,产生新的魅力,赋能城市更新与产业复兴。

  法国建筑设计师、大巴黎规划总规划师特里·梅洛谈到,巴黎以其独有的滨水空间塑造城市形象,既保留历史的痕迹,也在每个区域的发展中,展示出不同年代的层次感。

  与塞纳河一样,苏州河滨水空间开放,也是在逐步开放中找寻到自己的个性。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年底基本贯通,从开发之初强调建设,到如今更加注重品质,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待中乘势推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主任章明认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建设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在苏州河黄浦段设计中,他和设计团队尽量留住沿岸的文化记忆,提出向史而新设计理念。比如,上世纪20年代,苏州河沿线亮起了煤气灯,这里也是上海较早使用煤气灯的地方。为此,设计团队对煤气灯的要素进行提炼,黑色的铸铁灯架、花瓣造型的灯头,进化性地演绎了当年的情景,让煤气灯重回苏州河畔。能够体现过去,又能传承当下,这种半透明叠合策略的设计,让我们在新老叠加中寻找到了平衡,产生了新的魅力,让空间重新被激活。章明说道。

  统筹城与水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时代性命题。与会专家表示,滨水空间的改造应当遵循一些关键性原则,比如与老城相协调的人性化尺度,与自然接触、业态混合的共享城市,文化作为更新的原动力,持续保护与提升的历史遗产等。

  未来已来。数智力量惠及城市生活,亦赋能文化产业。站在时代的交汇点,历史文脉之于保护传承、科技创新之于引领发展,让文化与科技共辉。在传承历史文脉 创建科技新城文化主题论坛上,一场人文与科技、传统与新潮、历史与未来间的对话就此展开。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解学芳围绕文化元宇宙赋能城市文化的创新展开思考。优秀传统文化是数字文化强国建设的内核,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力量,并为数字文化创新提供依据。相应地,文化元宇宙可通过由实至虚的方式创新性打造传统文化传播场景,并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维度重新定义传统文化效能,使数字文化强国建设有史可依、有景可感。

  数字时代文化对于科技新城建设具有怎样的赋能作用?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符湘林表示,依托空间建设、载体建设、平台建设等,以文化吸引人、以文化留住人、以文化激发人。

  本次论坛所在地奉贤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同时又以创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吸引着海内外贤达汇聚于此。奉贤区委书记袁泉表示,当前立足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定位,抢抓新片区国家战略、五个新城建设等多重机遇,推动贤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科技创新策源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变革,点燃科技自强的源头力量。

Copyright © 2002-2023 立即博真人app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