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立即博真人app > 新闻 > 行业资讯 >

法兰克王朝史概要在卡佩的法兰西与奥托的罗马

发布时间:2023-11-19

  一般意义上,人们对中世纪的认知总是会从晚期开始,因为晚期更接近人们对现代欧洲构架已有的认知,并且材料更为丰富。但是有时候早期中世纪的故事,无论是舞台的宏大还是手段的血腥,至少都不逊于晚期的某些故事。本篇文章就是试图以我浅薄的认知,为大家探索墨洛温与加洛林的王朝史提供一个线索,不让这些精彩的故事成为中晚期中世纪王朝史之前一团模糊的浆糊。而这种线索对于卡佩、金雀花、霍亨斯陶芬、哈布斯堡等晚近王朝来说都已经是通识级别的内容。

  这篇文章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通史概述,而只讲述王朝的梗概。将不会过多涉及一个国王的文治武功内政外交,尤其当王位平稳承继时,那根本没什么好说的。至于该时期更有深度的某些议题,比如皮朗命题、加洛林文艺复兴、拉丁欧洲的形成、封建化、加洛林秩序、皇权与教权等就更是一概不做阐述。

  让我们把起点定为克洛维一世,第一个皈依正统基督教信仰的法兰克国王。正如加洛林王朝“查理的后裔”之名不是来自于第一个国王“矮子”丕平而是来自于查理马特一样,墨洛温一名也来自于克洛维一世(可能的)祖父墨洛温。

  克洛维一世的王国基本涵盖了今日西欧的绝大部分地区。他把土地分给了四个儿子,分别是他与“正妻”,著名的克洛蒂尔德所生的三个与一个早期的情妇或者“妾”所生的儿子,这四个王国分别是苏瓦松、巴黎、奥尔良、兰斯。这不是任何正式的王国名称,只是用一定意义上的首府来代称这四个地块。这也是整个墨洛温-加洛林时期王国不断分裂又聚合再分裂的起点。

  此时,在法兰克人的周围不仅有尚未完全平息的以“阿勒曼尼”为人所知的另一群日耳曼人,克洛蒂尔德的娘家勃艮第王国,还有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王国与正在由著名的狄奥多里克大帝统治的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墨洛温王朝的第一次内乱就是在这样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逐步爆发的,导火索是对勃艮第王国的进攻,可能是为了太后克洛蒂尔德复仇。在这次进攻中,奥尔良国王克洛多米尔阵亡,他留下的遗产引爆了家族内的不和,也提前预演了那些将在之后无数次上演的戏码。除了常见的暗杀、明杀等手段之外,逼迫有血缘关系的王族成员剃发出家和强占寡妇来提升自己的威信是比较有早期中世纪特色的两点。

  很重要的一点是,早期中世纪的西欧没有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也没有完整严格的家族树,更没有继承法,结果就是大量有王室血统的男性互相争轧。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历史上来,第一次内乱以残忍又幸运的克洛泰尔一世为最终赢家而告终,他或伙同兄长逼死侄子,或强娶嫂嫂,或干脆自己直接强攻,或者只是幸运地等到了兄长无子而终——总之,他再次联合了所有克洛维一世的土地,并且还一度和兄长打进了西哥特王国,逼迫萨克森人(暂时)朝贡,并决定性地吞并了勃艮第王国。墨洛温王朝的历史再度从他这里开始。

  克洛泰尔一世又有四个瓜分了他王国的儿子,这一次是纽斯特里亚、巴黎、奥斯特拉西亚与勃艮第四个王国。其中巴黎王国因为国王只有女儿早早就被瓜分。但这一次王朝史主线的却不是这剩下的三个儿子,而是两个女人之间的长期对立——芙蕾德贡德和布伦希尔达。

  这一代故事的开端是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格贝尔特一世迎娶西哥特公主布伦希尔达,引发了纽斯特里亚国王希尔佩里克一世的嫉恨,他于是抛弃了发妻,娶了布伦希尔达的姐姐嘉尔斯温特。但这人人品实在不太行,又勾搭上了情妇芙蕾德贡德,后者不甘做妾,一定要上位。希尔佩里克一世不知是宠爱芙蕾德贡德心切还是害怕嘉尔斯温特离婚会把财产带走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的原因,竟然自己把身为一国公主的正妻嘉尔斯温特杀死了。布伦希尔达听闻姐姐的遭遇又悲伤又愤怒,煽动丈夫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格贝尔特一世进攻纽斯特里亚为姐姐复仇,而芙蕾德贡德也不甘示弱,对希尔佩里克一世也如法炮制。期间教会与勃艮第国王贡特拉姆试图介入,但没能阻止战争的发生。

  这一次墨洛温王朝的对立,就是以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与两个手握大权的女人为主线的。

  极富有悲剧色彩的是,西格贝尔特一世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却被刺客暗杀。幕后主使被一致认为是芙蕾德贡德。布伦希尔达也被捕。其间发生了一个插曲,就是希尔佩里克一世为另一个妾所生的儿子墨洛温试图强娶自己被囚的婶婶来谋求王位,却被告发,被盛怒下的希尔佩里克一世(或者幕后的芙蕾德贡德,她不能容忍另一个女人所出的王子称王)逼迫出家。这种戏码又一次上演。

  西格贝尔特一世之死与布伦希尔达漫长的摄政生涯以及她冷酷的手腕还造成了另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结果,那就是奥斯特拉西亚的贵族势力开始膨胀,不过现在言之尚为时过早。

  奥斯特拉西亚和纽斯特里亚的对立在希尔佩里克一世又被刺杀时再度被激化。此时芙蕾德贡德只有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克洛泰尔。她成功使勃艮第国王贡特拉姆介入,使得布伦希尔达与其子希尔德贝尔德二世在一系列条件下承认了纽斯特里亚的王统。接着,希尔德贝尔德二世又被毒杀,留下两个儿子,一个继承奥斯特拉西亚,一个继承贡特拉姆的勃艮第,布伦希尔达第二次摄政,替自己的孙子。那边厢的芙蕾德贡德当然抓住了这个机会,试图再度进攻布伦希尔达和她的两个孙子,但不久后自己便去世了。这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便以这种方式告一段落。

  但从她们这里开始的纽斯特里亚与奥斯特拉西亚的对立,却远远没有结束。这种对立,将贯穿墨洛温王朝始终,直至其名存实亡。

  虽然芙蕾德贡德去世了,但她的儿子却逐渐长大,称克洛泰尔二世。他将会成为墨洛温王朝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不过此时布伦希尔达与奥斯特拉西亚那边却出了事。她促使自己的两个孙子兄弟阋墙,使得奥斯特拉西亚和勃艮第互相争斗,最终支持勃艮第吞并了奥斯特拉西亚,但勃艮第国王却不久后又一次去世。布伦希尔达第三次摄政,替自己的曾孙。

  奥斯特拉西亚这一脉被几代均被布伦希尔达把持权力,女人和幼主在位总是要多少依靠贵族,但这种戏码一再上演,布伦希尔达又一点放权的意思都没有,再加上之前她主动挑起兄弟阋墙,可以说奥斯特拉西亚一脉贵族势力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既有了女主与幼王当政时积攒的权力,又有了王室内乱的机会,又有了对布伦希尔达的极大不满,于是终于决定直接推翻布伦希尔达与小国王。

  以勃艮第宫相兰登的丕平、梅斯大主教阿努尔夫的一群人与纽斯特里亚国王克洛泰尔二世密谋,邀请后者进攻奥斯特拉西亚-勃艮第。在战场上,贵族对被围困的太上太皇太后与幼王坐视不理,任凭祖孙被克洛泰尔二世俘虏。克洛泰尔二世决定杀死小国王及其幼弟,对布伦希尔达除以极刑,五马分尸。他亲自吞并了奥斯特拉西亚与勃艮第,再加上之前早就被瓜分的巴黎王国,最后终结了这一代的王国对立,再度统一了所有法兰克人的土地,并且继续对外扩张。谁能想到他继位时尚是个三个月大的婴儿呢?

  克洛泰尔二世从各种意义上说都是墨洛温王朝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没有人想到,在那样血腥的王室厮杀中,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会笑到最后。他再次改写了整个墨洛温王朝的权力结构,但更没有人想到,接下来的剧情却与克洛泰尔二世之前的纷争产生质的变化。另一股势力正在悄然崛起,最终将这位雄主的后人掀翻于马下。

  不过我们还是要回到克洛泰尔二世的两个儿子这里。他将王国的大部分留给了达戈贝尔特一世,只将阿基坦王国分给了查理贝尔特二世,而查理贝尔特之子很快便被达戈贝尔特杀死,墨洛温王统的起点又变成了达戈贝尔特一世。

  而达戈贝尔特一世把王国分为纽斯特里亚-勃艮第与奥斯特拉西亚两份,而这个奥斯特拉西亚将再度引爆墨洛温王朝最后一波声势浩大的纷争。

  当年密谋推翻布伦希尔达的兰登的丕平有一个儿子叫格里莫尔德,此时是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他在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格贝尔特三世无子时劝他收养自己的儿子希尔德贝尔特,但“不幸”的是西格贝尔特三世后来又有了儿子,名叫达戈贝尔特。格里莫尔德没有选择就此收手,而是终于走出了一步险棋——立自己的儿子希尔德贝尔特,把达戈贝尔特送往爱尔兰削发为僧。这是第一次,血管里流的不是墨洛温王室血脉的人坐上王位。

  这一步险棋惊动了纽斯特里亚-勃艮第国王克洛维二世,他不能容忍一个外人竟然放肆到这种境界,立即与自己的宫相出兵攻打奥斯特拉西亚,击败并杀死了格里莫尔德及其子希尔德贝尔特。但他也没有,或者来得及迎回倒霉的小达戈贝尔特就去世了。更悲剧的是,从克洛维二世开始(包括他自己),迎来了一连串短命的年轻国王。这更使得各个王国的宫相势力开始做大,逐步从大贵族一步步迈向实权统治者,而他们的手段,便是支持——或者说,挟持一个年轻好控制的王子,替他谋求王位。

  在纽斯特里亚与奥斯特拉西亚两王国内不同的谋求宫相一职的集团加入奥斯特拉西亚vs纽斯特里亚-勃艮第的王位乱战后,这段历史更为混乱不堪。更离奇的是,有时宫相拉出来的“王子”,甚至被认为自身血统就是个问题,其父究竟是不是某一位国王都成疑问。最极端的例子便是克洛维三世,据说是个孩童,不同的阵营对他的父亲有不同的说法,不知道他母亲是谁,他也没有任何存在感,登基后马上就死了。在这段时间内,国王本人最终威信扫地。这一系列权力争斗的目的最终赤裸裸地成为“谁能成为宫相,谁就是赢家”。

  上回书说到兰登的丕平之子格里莫尔德因为走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王这一步险棋,导致自己身败名裂,这一支奥斯特拉西亚贵族的势力短暂地被王室与纽斯特里亚贵族集团打压下去。但兰登的丕平还有一个女儿贝嘉,嫁给了同是当年密谋推翻布伦希尔达的贵族集团的领袖梅斯主教阿努尔夫的儿子安瑟吉塞尔。他们俩有一个儿子,正是丕平赫斯塔尔。

  此时担任奥斯特拉西亚国王的正是那个被送去爱尔兰的倒霉的达戈贝尔特二世,他在格里莫尔德集团失败、克洛维二世诸子纷争与纽斯特里亚内讧后终于回到他本来理应继承的奥斯特拉西亚王国来。但没几年又离奇死亡,其宫相也马上就去世了。此时,纽斯特里亚自然不能错过吞并奥斯特拉西亚的机会,其国王提乌德里克三世与宫相出兵进攻奥斯特拉西亚。丕平赫斯塔尔便在这种形势下成为了奥斯特拉西亚的“无王之相”——没有国王的宫相。

  很不幸,他战败了。但他竟然成功策动了纽斯特里亚贵族集团的内讧,赢得了喘息之机。在第二次战争中他大获全胜,逼迫国王提乌德里克三世承认他为“唯一的宫相”、“法兰克人的公爵”,作为交换,他承认提乌德里克三世是名义上的全法兰克人的国王——然而,又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此时,法兰克王国的命运,却是取决于宫相,而非国王的家事。简单说来,这个丕平赫斯塔尔自己的事也不干净。他的正妻普雷科特鲁德所出的儿子均早亡,只有一个小孙子特奥德巴尔德,还有两个私生子,一个名为查理——终于出现了一个我们熟知的人名。丕平赫斯塔尔听从了正妻的意见,让这个8岁的男孩成为了“全法兰克人的宫相”,他的正妻还在他亡故后第一时间把查理囚禁了起来,以防他夺权。

  但是,被打压下去的纽斯特里亚贵族集团见女人与幼主当国,立即发起叛乱。查理却趁乱逃出了囚牢,成功取得了老家奥斯特拉西亚贵族集团的支持。查理与纽斯特里亚贵族集团先是结盟推翻了普雷科特鲁德集团,逼迫她退隐到修道院,却没有伤害他们祖孙二人的性命。后来查理再度起兵,通过一系列战役打败了纽斯特里亚贵族集团,彻底掌控了整个法兰克王国。至此,墨洛温王朝实际上已经寿终正寝,奥斯特拉西亚贵族集团的首领查理在一系列争夺中最终胜出,成为了真正的法兰克人之王。

  这个查理,就是我们熟悉的“铁锤”查理,或者查理马特,加洛林王朝的名称来源。他的儿子“矮子”丕平最终决定连形式上留给克洛维的子嗣的一点安慰也不要了,逼迫希尔德里克三世落发出家,这也是这个传统最后一次实践。丕平自己由教皇加冕为国王。他的儿子则更有名了,便是查理曼。

  查理曼有很多儿子,但他死的时候只有一个,就是“虔诚者”路易,他继承了查理曼的所有土地和皇冠。而加洛林王朝主要的分裂,也是自路易的几个儿子开始。这一次的导火索,是“虔诚者”路易的第二任妻子与她的儿子查理,即后来的“秃头”查理。当然,更好的译名是“无地的”查理,因为他作为幼子,其父所有的土地都已经在他出生之前分封完毕,并且通过谕旨昭告天下。但是无论是出于对幼子或其母的偏爱,还是出于别的什么考虑,虔诚者路易最终决定给予查理封地,先是阿勒曼尼亚、后是比利牛斯和默兹河之间的所有土地,最后决定是高卢,哪怕这引起了他的儿子们的反叛,他也依旧不依不挠。

  虔诚者路易在妥协、挣扎、叛乱、和解的循环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整个查理曼的帝国最终朝着他一度预期的相反结果上奔驰。“秃头”查理最终与“日耳曼人”路易联合起来进攻长兄皇帝洛泰尔一世,并且签订了著名的《凡尔登条约》,由洛泰尔一世皇帝统治的短命的中法兰克王国就此诞生了。《凡尔登》远远不是“秃头”查理与“日耳曼人”路易野心的终点,夹在“高卢”与“阿勒曼尼亚”之间的这片土地注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洛泰尔一世去世之后,再度三分自己的“帝国”,也就是中法兰克王国——意大利王国、洛林王国、普罗旺斯王国,其中长子路易二世分到意大利与皇冠,称路易二世皇帝。其次子洛泰尔二世继承了洛林王国,幼子查理继承普罗旺斯王国。结果洛泰尔二世和查理都无子而亡,他们的叔叔“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闻着味又来了,二人和路易二世签订了《默尔森条约》,瓜分洛林王国和普罗旺斯王国。至此,初步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法、德、意三国的雏形。

  但是二人并不满足,尤其是“秃头”查理,见侄子路易二世皇帝好像也是生不出儿子的亚子,干脆连意大利王国也一把夺了去。此时,洛泰尔一世这一长子一脉就这样早早地退出了舞台,中法兰克王国也彻底灰飞烟灭。除了东部洛林地区由“日耳曼人”路易的儿子继承,其余尽数落入“秃头”查理之手。

  路易二世之后,“秃头”查理终于得到了他父亲与祖父帝国的绝大部分,以及那顶皇冠。但他的贪婪还是引来了不和。这一次的导火索是路易二世,他本想传位给“日耳曼人”路易的长子巴伐利亚的卡洛曼,结果却被叔叔截胡。卡洛曼与“日耳曼人”路易诸子怎可善罢甘休。更何况“秃头”查理做的还不止这些,他还打算夺取东洛林地区,再差没几步就是整个昔日的查理曼帝国。

  但是他的儿子和“日耳曼人”路易的儿子们比起来就差劲一些了。“结巴”路易继承了西法兰克王国,却守不住父亲夺来的普罗旺斯,更不可能去追回父亲晚年又丢掉的意大利,最重要的是,他连教皇主动提供的皇冠都不想要——也许他认为教皇想叫他去保卫教皇国和整个意大利,这简直是烫手山芋。

  反观“日耳曼人”路易的三个儿子,同样先是三分了父亲的土地。但是长子巴伐利亚的卡洛曼竟然突发中风,把领土再次分给两个弟弟。幼子“胖子”查理先是因此从长兄手里得到了意大利,获得了教皇的关键支持,早早加冕为帝,把一个不合法的侄子排除在外,后又在次兄路易三世无子而死后夺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的日耳曼领土。

  他的好运还没有结束,在西法兰克接替“结巴”路易的是他年轻的两个儿子,他们在抵御维京人入侵上小有战果,但双双英年早逝,无子,只有一个更小的弟弟。国家危难之际,怎么能让一个小孩继位?于是“胖子”查理欣然应邀,成为了西法兰克的统治者。

  但他的好运也到此结束了。西法兰克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意外——维京人围攻巴黎。出身于纽斯特里亚显宦的巴黎伯爵厄德成功守住了城池,而“胖子”查理手握重兵却选择避战,导致他的声望断崖式下跌。更糟糕的是,厄德被部分贵族选为国王后,还与同样被部分贵族选为国王的侄子阿努尔夫勾搭在了一起。“胖子”查理名义上仍旧拥有整个帝国,但是整个大帝国遍地都是他反对者的领地。

  “胖子”查理最终的垮台与他失败的继承计划也有很大关系。他先试图使自己的私生子伯纳德上位,遭到阻挠后又试图收养普罗旺斯的“瞎子”路易,当年路易二世皇帝的外孙。在这一系列风波中,他的核心圈子逐渐离散,给了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野心勃勃的侄子卡林西亚的阿努尔夫可乘之机,最终成功将叔叔推下台,自己统治日耳曼领土。

  “胖子”查理的垮台,标志着加洛林王朝最后一次名义上的联合也终结了。更关键的问题可能还在于,他也彻底暴露了东法兰克王室少嗣的问题,不能像西法兰克那一支那样虽弱但总有男嗣接续,更无法像过去的墨洛温家族那样,反正大家都搞不清也不在乎,拉个莫名其妙的王子也能行。在阿努尔夫之子“孩童”路易四世病死后,“日耳曼人”路易的一支也退出了舞台,他的王国也几近落得当年中法兰克王国那样的下场,被各地的诸侯们分的灰飞烟灭。

  但是此时西法兰克的仅存的加洛林一支也自顾不暇。加洛林正统“天真汉”查理三世先是被“胖子”查理扔在一边,后又被巴黎伯爵重拳出击,王位无人承认,好不容易在前者死了后登上王位,诺曼人的威胁又迫在眉睫,弄得他威信扫地,根本没法像当年的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那样,气势汹汹地来索要土地。加洛林无人可继,那么站出来的,便自然而然地成了强大的日耳曼诸部与意大利的诸侯们。

  当最后的加洛林血脉正在范围比古典高卢要小很多的西部王国里苦苦挣扎时,查理曼帝国东部和南部的“竞技赛”已经有了结果。除了名义上仍属于查理曼的子孙的那一片土地之外,昔日查理曼的大帝国的主人已经有了新的人选。936年,萨克森的奥托被选为国王,962年,他加冕为皇帝。奥托大帝治下的土地囊括了除了西法兰克王国之外的所有查理曼帝国,以及他新近东扩的一部分土地。

  如果告诉“秃头”查理,他的王国将成为唯一的“法兰克人的王国”,他可能会很高兴。但是当他得知完整的真相后,他大概就高兴不起来了。

  时光倒流到“胖子”查理名义上统治西法兰克的时期。他先是撇开正统的继承人“天真汉”查理,后又在维京人入侵上处置不当,给了贵族自行其是的机会,南北法国分别选举贵族领袖为王,后来南法国王去世,巴黎伯爵厄德成为大部分本土贵族承认的国王。但是他的权威大部分建立在贵族对“胖子”查理不满的基础,以及短时间内抵御维京人的紧急性之上,并未能建立一个自己的王朝。在其去世后,“天真汉”查理三世终究将加洛林血脉带回了王座上。

  但是好景不长,争夺王位的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再加上查理三世本人执政不力,厄德的弟弟罗贝尔再度被火线推举为王,目的是起兵反对查理三世。查理三世大败,本人被囚,妻儿逃亡英格兰。但罗贝尔却阵亡了,其子雨果拒绝称王——或许是目睹了父亲被杀而过于惊骇,或许是想到了曾经墨洛温时期的前车之鉴。他的女婿鲁道夫继承王位。

  鲁道夫也没有建立一个王朝。他在位期间,查理三世死在了狱中。此时的北法贵族首脑、继承了父亲遗产的巴黎伯爵雨果决定迎回英格兰的“海外流亡者”路易四世。在布洛涅的海滩上,“法兰克人的公爵”迎接了归来的“法兰克人的国王”。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任何一个熟悉王国历史的人想到曾经的“宫相王朝”。

  路易四世却和那些存在感孱弱的墨洛温“懒王”不太一样,他很快便抓住机会与雨果交战。雨果似乎确实没想称王,但对于自己的领土和权威也分毫无让。他纠集了一批贵族,试图把自己的小舅子奥托一世(即奥托大帝)拉入战局,但这奥托同时却又是路易四世的大舅子,奥托皇室也因此加入了西法兰克王国的内战中。但关键的转折却变成了诺曼人的倒戈——原本因为查理三世赐地建立诺曼底的诺曼人一直支持加洛林王室,但是路易四世却想趁着小公爵理查年幼的机会把他抓起来,直接灭了诺曼底,以报父亲割地之恨。这一来二去,诺曼人和雨果倒是勾搭在了一起,法国国民舅子奥托反而决定去帮路易四世。在教会绝罚和奥托皇室的压力下,雨果最终与路易四世议和,开始了一段紧张的和平。

  奥托皇室在加洛林王室最后的故事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的来说,奥托皇室与加洛林王室在边境主教人选与洛林地区的归属上有着直接的冲突,而还有一个原因则路人皆知——查理曼的子嗣甘愿对萨克森人俯首称臣吗?路易四世之子洛泰尔一世直接进攻亚琛的决定,拉开了最后一段冲突的序幕。此时,雨果卡佩尚是支持洛泰尔一世的。这段远征因为奥托二世的报复而没有什么结果,最后议和了事。但洛泰尔一世在奥托三世年幼时一度成为后者的监护人,又野心重燃。危机之下,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兰斯大主教阿达尔贝隆。他促成了雨果卡佩与奥托皇室以及自己的合作。密谋败露后,阿达尔贝隆与加洛林王室关系急剧恶化,雨果卡佩也无法再成为加洛林王室的盟友。

  历史来到987年,路易五世无嗣而终。以阿达尔贝隆为首的一批人认为不能再等下去了,必须要出重拳,于是直接推举雨果卡佩为王。但故事仍未结束。路易五世的叔叔洛林的查理仍旧试图再次为加洛林王室夺回王座。

  在故事结束前,还有一段插曲值得为这位末代加洛林写一写。当年路易四世被诺曼人抓起来时,大雨果要求拿他的两个儿子作为人质来换,但王后只愿意交出小儿子查理,不愿意交出长子洛泰尔。无所得知查理是否因此就开始记恨兄长。在洛泰尔时期,他试图控诉嫂嫂与拉昂主教通奸,失败后逃到奥托二世那里,对方出于反对洛泰尔的需要,承诺将为他争取王位。如今时机到了。

  这位加洛林王朝的末裔在反加洛林党的首脑阿达尔贝隆去世后成功纠集起了一批支持者,尤其是在奥斯特拉西亚的几个重镇。而雨果卡佩的核心力量基本都在纽斯特里亚的残余地区。纽斯特里亚和奥斯特拉西亚的对立再度戏剧般地上演。

  关键时刻,雨果卡佩把洛泰尔的私生子阿努尔夫推为兰斯大主教,希望获得加洛林余党的支持,但是却走了一遭臭棋,兰斯大主教的加入使得加洛林阵营声望大振,控制了奥斯特拉西亚的“龙兴之地”,一度复国有望。但是此时,拉昂主教却跳了出来,假装替双方议和,但仍旧记恨着查理当年的控告,在夜里趁着查理与阿努尔夫睡觉时把他们绑了,送给了雨果卡佩。尽管雨果卡佩的反对者仍旧试图拥立他,但是没有人能够把他从奥尔良的监牢里救出来。也没人确定他的死期。

  这就是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的结局。而雨果卡佩也正是在一片反对声中、有一丝被动地被一个不满的主教推上了王位,又戏剧性地因为一个不满的主教保住了王位。

  而无论雨果卡佩的统治多么艰难,在他去世的时候,他还是发现自己是世上唯一一个仍旧宣称自己是“法兰克人之王”的人。这就是他的王朝的开端,本可以像墨洛温和加洛林那样更波澜壮阔一点,但就是这样手忙脚乱地、有点寒酸地开始了。

Copyright © 2002-2023 立即博真人app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