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新闻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立即博真人app > 新闻 > 行业资讯 >

法国历史框架(二)

发布时间:2023-11-27

  与中国意义上的改朝换代相比,卡佩王朝的建立,在当时看来,应该并不算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于格.卡佩之所以能够被其他贵族推举为新任国王,或许与他个人能力有关,也或许在其他贵族眼里,这根本就是一件例行公事的小事而已。

  事实上所谓加洛林王朝与卡佩王朝的朝代划分,也不过是后世历史学家根据王朝男性继承人的血统追溯,所做的分类处理。尤其在于格.卡佩具有加洛林王朝母系血缘的情况下,当时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已经改天换日的概念的。毕竟于格.卡佩的祖父罗贝尔,就曾被贵族推举为国王,如果不是随后战死沙场,也许新王朝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建立了。

  拜铁锤查理所开创的采邑制所赐,虽然查理曼曾一度明令严禁贵族兼领土地,然而随着王权的一路式微,法国境内的大贵族后期仍然不可避免的开始做大做强。

  到了卡佩王朝时期,王室只拥有巴黎至奥尔良之间,很小的一部分领地,并被形象的称之为“法兰西岛”。其余大部分领土,则掌握在各大公国和伯国手里,这其中重要的公国有诺曼底公国、勃艮第公国、阿基坦公国、布列塔尼公国等;重要的伯国有图卢兹伯国、佛兰德尔伯国、安茹伯国等。

  这些公爵、伯爵们,虽然名义上听命于国王,实际上却高度自制,他们当中大部分贵族的领地,都要比王室的领地大。同时他们所掌握的财富也远大于王室。如果说查理曼时期的国家政体,类似于简易版的西周分封制的话,那么卡佩王朝初期的几位国王,几乎可以等同于“平王东迁”之后的周天子了。

  不仅如此,即使在王室领地内,国王也并没有绝对的权利。一些领地内部的小领主,同样不太把国王放在眼里,只不过受限于实力的不济,这些小领主无力掀起太大的风浪,但这些桀骜不驯的小领主们,至少进一步削弱了王室的权威。

  为了巩固王权,无奈的卡佩家族,在王朝开创者于格.卡佩登基时,自创了一套继承人制度,也就是父亲在世时就为自己的儿子加冕王冠。这套制度与我们所理解的太子制不同之处在于,太子在群臣面前是君,在父亲面前则是臣,而卡佩王朝前期的继任者们,则是父亲在世时,就与父亲平起平坐,真正的做到了“天有二日,国有二主”,“一山容得下二虎”。

  公元996年,于格.卡佩去世,他的儿子罗贝尔二世名正言顺的接管了政权。随后罗贝尔二世为儿子亨利一世加冕,而亨利一世此后也同样为自己的儿子腓力一世加冕。

  总之,为了稳固政权,卡佩王朝早期的国王们,都选择了在世时即选定接班人的双王策略,这个决定一改此前墨洛温王朝与加洛林王朝把领土分封给诸多儿子的传统,自此之后,法国的封建制度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法国历史也就再没出现过继承人瓜分领地的局面。

  然而这套卡佩家族自创的继承人制度,只能保证王权在“法兰西岛”内部平稳过度,却无法扭转王室与大贵族之间的实力对比。如果从早期卡佩王朝所对标的东周天子的先例来看的话,那么王权的一路式微,可能是家族未来的必然命运。

  然而卡佩王朝的政局,自第六位国王路易六世开始,竟逐渐扭转了局面。路易六世也被称作“胖子路易”,按照惯例,胖子路易同样是在父亲腓力一世在世时,被加冕为国王。

  加冕之后,路易六世首先对王室领地内的小领主们,进行了征讨。一番操作下来,王室的领地“法兰西岛”内部,基本被肃清。随后,为了钳制大领主们对王权的制约,路易六世改组了“议会”,一些忠于国王的市民、小领主、教士,被路易六世组织起来,形成了最早期的制衡大贵族的新阶层,这也成为了法国三级会议的最早雏形。

  路易六世还促成了自己的儿子路易七世与阿基坦公爵的女继承人埃莉诺之间的联姻。这一桩婚姻也让卡佩王朝在随后获得了阿基坦的领地。王朝的实际统治区域,也因此而扩张了数倍。

  1137年,路易六世去世,此前已经加冕的路易七世,为了进一步扩张王权,开始计划征讨香槟。虽然最终并没有达成目的,但卡佩王朝已经显现出了王朝复苏的迹象。

  1147年,踌躇满志的路易七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康德拉三世一道,发起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这个决定既象征着维护教权,同时也在强势的对外宣布:卡佩家族已经带领法国,重新回到了欧洲中心的位置。路易七世进入了一生中最高光时刻。

  只不过,本以为自己今后将一路高歌猛进的路易七世,此后竟然被自己的一生之敌压制的毫无还手之力。这个一生之敌,正是自己名义上的附庸,安茹伯爵亨利。

  亨利的母亲,是英格兰诺曼王朝第三位国王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在一场海难当中,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唯一的嫡子溺水而亡,这就让玛蒂尔达成为了英格兰的王位继承人。然而亨利一世去世后,他的外甥斯蒂芬却抢先一步,成为了诺曼王朝的第四位国王。

  此后,玛蒂尔达夫妇与斯蒂芬之间,展开了持续二十年的王位继承战争。最终,双方和解,斯蒂芬继续担任英格兰国王,而玛蒂尔达夫妇的儿子亨利,将在斯蒂芬去世后继承英格兰王位。

  1154年,亨利按约定成为了英格兰国王,称亨利二世。英格兰进入金雀花王朝时期,诺曼王朝终结。此时的亨利二世,不光领有英格兰全境以及家族在法国的领地安茹伯国,同时还一并接收了诺曼王朝在诺曼底的领地。

  与此同时,当法国国王路易七世率军远征的时候,他后方的妻子,阿基坦的女公爵埃莉诺,传出了对丈夫不忠的丑闻,随后路易七世以埃莉诺不能生育为由,与埃莉诺离婚。

  余怒未消之下,人地两空的路易七世,又听到了一个让他更为绝望的消息,他的30岁的前妻,现下的附庸,阿基坦的女公爵埃莉诺,居然同他的另一个附庸,19岁的安茹伯爵、诺曼底公爵同时也是英格兰国王的亨利二世结婚了。

  此二人的联姻,让路易七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领土面积远大于法国王室的庞然大物,让刚刚建立起来的王室威严,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此后,亨利二世更是开始了对年长12岁的路易七世的碾压之路。几场大战之后,路易七世直接被亨利二世打了个灰头土脸。

  直到路易七世晚年,也许是亨利二世良心发现了,二人竟然又惺惺相惜,随后进入了一段蜜月期。在这期间,路易七世按照惯例给自己14岁的儿子腓力加冕,是为腓力二世。此时的路易七世已经58岁,由于担心自己去世后,儿子的王位不保,路易七世竟然把儿子托孤给了碾压自己一生的亨利二世。也许是太过于自信,亨利二世竟然也欣然接受了。

  当然此时的亨利二世是完全有自信的资本和实力的,作为英格兰国王、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阿基坦公爵,亨利二世统治下的庞大疆域,被称为“安茹帝国”,同时亨利二世也成为了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巴巴罗萨“腓特烈一世齐名的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卡佩王朝在他的面前,显得既无实力,又无威胁。

  托孤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180年,路易七世去世,腓力二世正式成为了卡佩王朝的第九位国王。有道是天道有轮回,自信满满的亨利二世,尽职尽责的把腓力二世扶上马,又送了一程,等到腓力二世坐稳了王位之后,亨利二世,乃至整个金雀花家族的噩梦,就此降临。

  腓力二世绰号”狐狸“,是卡佩王朝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强力君主。在稳固了自身王权之后,腓力二世首先着手的,就是报自己父亲路易七世当年被亨利二世的碾压之仇。

  腓力二世先是怂恿亨利二世的儿子们反抗自己的父亲。最终,亨利二世在儿子们的叛乱中,悲愤而死。随后亨利二世的儿子,“狮心王理查”即位,腓力二世又怂恿理查的弟弟“无地王约翰”反叛自己的哥哥。随后约翰即位后,腓力二世又怂恿约翰的侄子反叛自己的叔叔。

  约翰没有狮心王理查的强悍武力,所以联合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佛兰德伯爵费迪南,共同围剿法王腓力二世。腓力二世则毫不示弱,一场卡佩王朝的立国之战,即将上演。

  1214年,”布汶战役“爆发,腓力二世在教皇的支持下,正面硬钢了当时欧洲实力最强的两大帝国,安茹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最终,腓力二世的骑兵冲垮了联军的战阵。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的战车被摧毁,皇帝本人随后被帝国内部的贵族罢免。

  此战过后,神圣罗马帝国丢掉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并在不久之后进入了”大空位“时代,东法兰克一系,从此彻底沦为了一盘散沙。同时德意志地区的最终统一,被无限延后至了近代,并且只能由德意志的旁支、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普鲁士一系,进行”小德意志“范围内的整合。至于大德意志的统一,只有出身于奥地利的纳粹元首希特勒,曾一度尝试过。但此时历史的窗口期早已关闭,任谁也无法逆天改命了。

  ”无地王“约翰则丢掉了家族在欧洲大陆的几乎所有领土,安茹帝国被彻底打崩。回国后的约翰,在议会的强烈不满之下,签订了此后影响英国的基石性文件《大》。这位英格兰历史上唯一一位名为”约翰“的国王,年轻时由于没有封地,而被戏称为”无地王“,随后这个称号竟如同诅咒一般,真让约翰把家族在法国的领地丢了个大半。

  这些领土被腓力二世尽数收入囊中,法国王室的领地,比之腓力二世即位时,整整扩大了三倍。同时布汶战役的胜利,一扫卡佩家族之前的颓势,让法国国王成为了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自此之后,腓力二世称”奥古斯都“,同时宣布,取消国王生前为儿子加冕的惯例,卡佩王朝的王权已经足够稳固,国王无需再为继任者担忧。

  如果开上帝视角来看,可以说布汶战役直接划定了英、法两国的疆域,此后两国虽然互有攻防,却基本延续了此战过后的格局。德意志本来有机会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主体上,以欧陆最强国的身份跨过中世纪,迈入近代,却在布汶战役后碎了一地,德意志也因此而一再的错过随后的一系列红利,并最终铤而走险,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

  1223年,腓力二世去世,其子路易即位,是为路易八世。路易八世年轻时能征善战,在布汶战役当中曾经率兵攻到了伦敦城下,然而即位仅三年,路易八世就因痢疾而离世。此后,路易八世的儿子,卡佩王朝的第十一位国王,路易九世即位。

  路易九世在位44年,是中世纪意义上的国王典范,他虔诚笃信,执法公正,并且两次发动十字军东征。另外,据说他曾经在济贫院为盲人洗脚,还服侍过麻风病人吃饭。他被奉为中世纪全欧洲的楷模,死后不久就被追认为”圣徒“,后世称其为”圣路易“。

  ”圣路易“的圣徒形象,对于稳固王权统治,增强卡佩王朝的凝聚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法国也因此而进入了后世所谓的”黄金时代“。但除此之外,好像并没有其他证据表明”圣路易“有太多过人之处。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圣路易“的名声与他的个人能力好像并不十分匹配。

  他一生两次参与十字军东征,在首次参与的第七次东征当中,”圣路易“战败被俘,在缴纳了埃及所开出的赎金后,”圣路易“获释。20年后,”圣路易“发动了第八次十字军东征,随后在北非感染了鼠疫并去世。

  ”圣路易“去世后,他的儿子腓力三世即位。腓力三世在位15年,1285年传位给他的儿子腓力四世。

  腓力四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因此而得到了”美男子“的称号。上任伊始,菲利四世就开始了对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的战争。爱德华一世又称“长腿爱德华”,是金雀花王朝的一位实力出众的君主。自”无地王约翰“丢掉了家族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土后,腓力四世更是想把英格兰国王在法国境内的领地彻底收回。

  随后,腓力四世在对爱德华一世的战争中取得了节节的胜利,然而战争的开销,也让腓力四世倍感吃力。于是腓力四世打起了教会的主意,开始向教会征税。

  腓力四世的这个举动,违背了王权与教权之间的誓言和传统,此时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自然不容许世俗君主擅自向教会的财产伸手。1296年,教皇发布敕令,申明罗马教皇对教会拥有最高主权,世俗君主无权向教会征税,教士也严禁向世俗君主纳税。如有人胆敢违抗教皇的旨意,则开除教籍。

  然而教皇的态度看似坚决,腓力四世却不是”圣路易“。作为此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腓力四世完全不把教皇放在眼里。作为回应,腓力四世立即宣布,没有国王的许可,任何法国人都不得将金银、武器、马匹运往国外。这项指令在事实上禁止了所有法国诸侯向教皇进贡,罗马教廷将因此而失去一块重要的收入来源。

  由于此时教皇正需要钱来化解南部西西里岛的危机,无奈之下,教皇只得允许教士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向国王纳税,实力面前,教权有时候也不得不向王权妥协。

  不知是不是受了此事的刺激,1300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宣布本年度为圣年大赦。这也是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个大赦年,有二十万人来到了罗马参加朝圣。靠着这场盛典,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大肆敛财。手里有钱,就不把世俗君主放在眼里了。

  1301年,卜尼法斯八世借故取消了之前对腓力四世的让步,同时召集法国的教士于次年到罗马共同协商如何处理法国问题。

  腓力四世自然也毫不退让,他随即当众焚烧了教皇的敕令,同时宣布他的后代们,如有人胆敢效忠上帝以外的任何人,则将受到诅咒。

  不仅如此,1302年,腓力四世还在巴黎圣母院召集了教士、贵族和市民,共同组成了三级会议,利用贵族和市民的情绪,来压制教会,这是法国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三级会议,会后各级代表分别写信给教皇,宣布法国国王只从属于上帝,教皇不得干涉法国的一切内政。

  作为回应,教皇宣布如果腓力四世一意孤行,教皇将开除腓力四世的教籍。愤怒的腓力四世随后第二次召开三级会议,会议的主题只有一个:审判教皇。会后,腓力四世竟然派出一支军队直接进入意大利,公然抓捕了教皇,随后教皇被囚禁。一个月后,教皇忧愤而死,腓力四世大获全胜。

  腓力四世囚禁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件事让教皇的威信扫地,同时也宣布了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的时代,基本结束。

  1304年,腓力四世在法国境内的阿维尼翁另立了教皇,并且此后的七位教皇,都以阿维尼翁作为自己的治所,在强大的王权面前,这些教皇与傀儡无异,世人也形象的称这七位教皇为”阿维尼翁之囚“。

  也许是因为这段时间教皇远离罗马教廷,进一步解放了意大利人的思想,1307年,但丁开始创作《神曲》,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没人知道,整个欧洲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1308年,腓力四世再一次召开了三级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解散三大骑士团之一的圣殿骑士团。原因也并不复杂,因为腓力四世看上了骑士团的财产。1312年,圣殿骑士团被正式解散,名下财产,被腓力四世尽数收入囊中,骑士团大团长被判处火刑,其余成员,则大部分并入同为三大骑士团的医院骑士团。

  从此以后,这个法国境内最大的宗教势力,中世纪最著名的宗教军事组织,圣殿骑士团,被彻底从历史当中抹除。

  1314年,腓力四世去世,作为卡佩王朝最后一任强势君主,腓力四世把已经烂透了的罗马教廷,彻底拉下了神坛。自此之后,教皇虽然仍是名义上的教宗,权威却大打折扣,直到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基督教世界彻底分裂。

  此后,腓力四世的三个儿子,路易十世、腓力五世、查理四世,相继继承了卡佩王朝的王位,无奈此三人均无男嗣,1328年,卡佩王朝的最后一任国王查理四世去世。卡佩王朝绝嗣而终。

  卡佩王朝开始于公元987年,结束于公元1328年,共历341年,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称霸欧洲的强盛王朝,这些国王当中,”狐狸“腓力二世通过”布汶战役“打垮了欧洲两强神圣罗马帝国和安茹帝国,确立了欧陆最强国的地位。”圣路易“通过自己高尚的品质,把法国带到了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腓力四世则开创了三级会议,并且通过强力手段,把罗马教皇拉下了神坛。

  这三位能力出众的君主,把卡佩王朝初创时期岌岌可危的王权,一步步牢牢的掌握在了国王的手里。而王朝最终绝嗣,使卡佩家族的旁支、腓力四世弟弟的儿子瓦卢瓦伯爵腓力,以及腓力四世的外孙、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之间,为了王位继承人的身份而大打出手。

  这场冲突旷日持久,并且最终演变成英法两国、几代君主之间的大乱战。战争最终持续了116年,后被称为英法百年战争。

  只不过当下还无人意识到,选择了瓦卢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承法国王位,而没有选择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将给后世带来多么深重的灾难。

  公元1328年,瓦卢瓦家族的腓力,被推举为法国国王,是为腓力六世,法国开启了瓦卢瓦王朝时代。

  腓力六世是卡佩王朝腓力四世弟弟的儿子,也就是腓力四世的侄子。而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则是腓力四世的亲外孙。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比腓力六世更有资格继承腓力四世的王位。后世的英格兰国王,也一直以自己同时兼领法国国王而自称。

  当然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如果王室的大宗无后,那么弟弟的儿子,是理所当然的王位继承人,至于这种同姓同族内的政权交接,更绝不该被看做是改朝换代,类似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比比皆是。

  然而这样一个中国人眼里再正常不过的顺位继承,到了欧洲人的概念当中竟然变成了改朝换代,这一点看似很难让人理解。

  不过我们稍微借用一个先秦的概念,应该能帮助我们比较贴切的理解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中国自秦以后,就再无封建制度,而欧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基本摆脱封建制度的影响。

  封建制度下的中国贵族,姓与氏是有区别的,所谓“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氏的含义,更多来自于封地,封在哪里,一般就以哪里为氏。比如商鞅,因为是卫国宗室,所以姓姬,也称卫鞅,后被秦孝公封在商於,称商鞅,这里卫和商,都是氏。氏随身份而变,姓则始终不变。

  秦汉以后,中国逐渐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不再对贵族进行分封,随后姓与氏也就逐渐合二为一,并且被慢慢被宗族的概念所替代了。

  至于同样处于封建制度下的欧洲,贵族们名字前所冠的,自然是氏而不是姓,所以弟弟的儿子在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内,因为同姓,则天然具备继承资格;但在封建制度下,却因为并不同氏,所以即使继承了王位,在王朝划分时,也会被认为开启了新的王朝。

  具体到法国历史,我们所认为的同姓同族的卡佩王朝和瓦鲁瓦王朝,却因为不同氏而被一分为二,正是上面所说的意思。至于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更有资格继承法国王国,也自有其道理:既然大家都没有氏族上的优势,那么腓力四世的外孙,比腓力四世的侄子还是更近些吧。

  只不过,与英格兰不同的是,法国始终遵循《萨利克继承法》,也就是女性一系没有王位继承权。所以这一条已经从事实上封堵了爱德华三世继承法国王位的可能性。但英格兰却并不遵循《萨里克继承法》,只不过既然要继承的是法国国王,自然也只能客随主便了。

  另外,从法国国内各大贵族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更希望向法国的本土贵族效忠,而不愿接受一位英格兰的国王。所以贵族们选择了腓力六世,而拒绝了爱德华三世。就这样,靠三位堂兄先后绝嗣而上位的腓力六世,成为了瓦卢瓦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并被称为“幸运者腓力”。

  1337年,腓力六世下令没收英格兰国王在法国的最后一块领地,随后,爱德华三世向腓力六世宣战,英法百年战争开始。

  虽然腓力六世的运气值爆棚,但爱德华三世更擅长在战场上教腓力六世做人。几番战斗下来,腓力六世在海陆两个方向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靠运气得来的东西,毕竟是要靠实力还回去的。

  一败涂地的腓力六世,试图重整旗鼓,然而此时三级会议已经对国王失望透顶,拒绝再付钱给国王。随后英格兰的军队步步逼近,腓力六世则一筹莫展。

  1347年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鼠疫病毒,被当时的欧洲人称为“黑死病”。这场持续六年的大瘟疫,夺走了欧洲1/3人口的生命,同时,疫情也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疫情之下,对教会的不满进一步蔓延到了普通的信众。1350年,薄伽丘开始创作《十日谈》,这部人文主义思想浓厚的小说集,与但丁的《神曲》一道,成为了文艺复兴的宣言书。

  虽然瘟疫阻挡了英国人的进攻,但整个法国,同样因瘟疫而损失了1/3的人口,这当中甚至还包括了法国王后让娜。王后去世后,腓力六世娶了儿子约翰的未婚妻,这个瓦卢瓦王朝版的唐明皇,让国内变的更加的离心离德。1350年,腓力六世去世,被父亲抢走妻子的约翰即位,是为“约翰二世”。

  1356年,英格兰人在黑死病结束2年后再一次卷土重来。此时的法国,在庸君腓力六世和黑死病的双重打击下,已经国弱民疲。而英格兰军队,则在“黑太子爱德华”的率领下,一路所向披靡。仓促应战的约翰二世,在普瓦捷会战当中,被“黑太子爱德华”一战生擒。整个英格兰为之而沸腾。

  约翰二世被俘后,被他的儿子替换回国,以筹集赎金,随后他的儿子竟私自逃回了法国。约翰二世得知此消息后,自愿重返英格兰为质,这个举动也让他得到了“好人”的称号。当然从平民视角来看,约翰二世讲诚信,守诺言,是一个道德楷模,但作为一国之君来说,只讲私德,不存公心,那就是对国家利益的践踏了。

  1360年,法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条约除割让土地外,法国还需向英格兰支付300万金币的赔款。作为交换条件,英格兰国王放弃对法国王位的主张。英法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以英格兰完胜而告终。

  1364年,约翰二世死于伦敦,此前卡佩王朝的路易十世,曾有一位名为约翰的遗腹子,出生5日而夭折,但仍被认定为卡佩王朝的正统国王,被称为约翰一世。约翰二世则实际上是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为约翰的正式国王。

  由于生前被擒,并且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此后,法国再没有以约翰命名的国王。另外,英格兰自“无地王约翰”之后,也再无名为约翰的国王,这个名字成为了后世英法两国王室的禁忌,也算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段趣闻了。

  约翰二世去世后,他的长子、监国了八年的查理,正式即位,是为查理五世。查理五世上任后整军经武,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1369年,在国仇家恨的促使之下,查理五世对英格兰宣战。英法百年战争重启。

  此时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已经老态尽显,黑太子爱德华则疾病缠身,这给了法国绝好的反击机会。查理五世也不负重望,一路连战连胜。1380年,在收复了大部分此前丢失的领土后,查理五世去世。他的儿子,12岁的查理六世即位。

  即位4年后,16岁的查理六世竟然精神病发作,并且此后的37年里,法国的王冠,一直戴在这个精神病患的头上,由于举止行为天真好笑,查理六世也被称为“可爱王”,或者“可爱的查理”。刚刚被查理五世挽回的颓势,不可避免的要被“可爱王”连本带利的还回去。

  1415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趁法国国王暗弱,国内政治不稳之际,率军进攻法国。英法百年战争再一次重启。

  作为爱德华三世的曾孙,亨利五世是英格兰历史上又一位能征善战的君主,相比之下,“可爱王”的战斗力则基本为零。

  几场战役下来,亨利五世完虐了全体法国贵族,1420年,英法双方签订了停战条约,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超越了他所有的先祖,一跃成为了法国的摄政王。同时条约还规定,33岁的亨利五世将娶52岁的可爱王查理六世的女儿为妻,并且亨利五世正式成为查理六世的王位继承人。

  这也意味着,只要等到查理六世去世,那么一个横跨英吉利海峡的英法帝国,将就此诞生,瓦卢瓦王朝也将就此灭亡。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英法战争即将以英格兰大获全胜而告终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422年,年龄相差19岁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竟然同年病故,这这个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此前,亨利五世唯一的儿子刚刚出世,此时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竟然成了这个庞大疆域的唯一继承人,这个若隐若现的英法帝国,刚露出一丝端倪,就陷入到无尽的骇浪当中了。

  作为“可爱王”查理六世此前的合法继承人,前法国太子查理随即宣布继承父亲的王位,称查理七世,南方政权建立。随后查理七世向北方宣战,英法百年战争最后一次重启。

  虽然贵为“可爱王”查理六世的嫡子,但查理七世此时既无实力,又无兵力,统治北方的英法共主亨利六世虽然婴儿即位,但在双方的绝对实力面前,查理七世一筹莫展,胜利的天平,从查理七世起兵时起,就从未向他倾斜过分毫。

  作为查理七世的北方门户,如果奥尔良被攻陷,那么整个南方将无险可守,联军此后大可挥师南下,查理七世的复兴计划,也基本上可以宣告破产了。

  为了维持战争的消耗,英格兰统治者不断盘剥占领区的法国民众,让法国人产生了同仇敌忾的信念,民族意识逐渐觉醒。随后17岁的贞德横空出世,保卫了奥尔良城。此后,贞德更是一路披荆斩棘,连战连胜,并夺回了法国人的圣地兰斯。胜利后的查理七世在兰斯大教堂正式加冕为法兰西国王,据说查理七世加冕时,贞德手持锦旗,就站在国王的身旁。

  随着贞德的声望日隆,查理七世身边的重臣上演了嫉贤妒能的戏码。随后贞德遭到了暗算,被英格兰的同盟勃艮第军所俘虏,半年后,勃艮第公爵以1万金币的价格,将贞德卖给了英格兰人。英格兰人声称贞德是女巫,并对贞德极尽酷刑,而被贞德辅佐登基的查理七世却从始至终没有任何营救贞德的举动。

  最终,贞德被判处火刑,为了让贞德慢慢死去,行刑时刽子手奉命将火焰与贞德保持了一段距离,熊熊烈火之中,贞德化为了灰烬,而懵懂法国人,则被这场烈火,彻底锻造成了法兰西民族……

  以上内容,是贞德生平事迹的通行版本,很难说这些口口相传的内容有多少真实的成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贞德的事迹有多大的真实性,重要的是法国人愿意去相信一位少女曾经为了民族的独立而牺牲了生命。1914年,法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饱受战争摧残的法国人,在各地的贞德像面前祈祷,希望贞德能够再一次降临,拯救法国,打败侵略者。

  最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法国一方的胜利而结束。战后,人们决定称呼贞德为“圣女贞德”,以此来告慰这位法兰西的守护者。

  1920年,贞德被天主教正式加封了“圣女”的头衔,罗马教会的“圣人”名录上,添加了贞德的名字,自此之后,贞德不仅是一名法兰西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成为了整个天主教世界的“圣人”。

  尘埃落定,贞德的生命被永远的定格在了19岁的年纪,然而历史的车轮仍旧滚滚向前。英法百年战争即将落幕。英格兰将彻底输掉这场长达百年的纷争,法国则将在这场涅槃之中再次强盛。十六世纪的大幕即将徐徐展开,整个世界将天翻地覆。

Copyright © 2002-2023 立即博真人app 版权所有